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学会用排除推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把对时间的认识和现实中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换气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做一些事情,或者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做一些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组钟面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很有时间观念,都会合理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吗?
(2)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我们来看看吧。
活动2【讲授】(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1)学生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2)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3)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4)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5)全班交流。
2.归纳推理思路
(1)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
做完作业
看木偶剧
(2)推测“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的关键是什么?谁能说一说?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直接推理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主题图中的信息,确定踢球的范围,踢球在做作业之后,在看木偶戏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从表格列举的连续时间来看只有9:15符合要求。
②排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9:00明明才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排除。因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戏,踢球是在看木偶戏之前进行的活动,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这个时间也可以排除。因此,踢球的时间只能是9:15。
③学生可能会出现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4)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明明踢球还有可能是哪些时间?
(5)检验结论。
①你的结论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②教师适时教育孩子要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1)独立思考:哪个时间比较合适?
(2)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活动4【测试】(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通过推算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