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0 20: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选择题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九二共识”后
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
A.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祖国实现统一
3.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文明
4.2019年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
A.加强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共识 B.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的共识
C.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的共识
5.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汪辜会谈”的有力推动
7.“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8.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中反映了海内外中华儿女期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以下不利于祖国统一的因素有( )
A.“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 B.“九二共识”,汪辜会谈
C.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问祖 D.台商到大陆投资经商
9.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1至11月,两岸贸易额为2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
A.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B.两岸实现“三通”政策
C.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12.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2015年,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础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地处沿海的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分别侧重于“促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天津自贸区则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
材料三 70年来,我们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讲话
(1)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最初是针对谁提出来的?在哪些地方得以成功运用?
(2)材料二中的“两岸经济合作”形成了什么局面?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什么共识?其核心原则是什么?在推进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推行的政策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你最想对台湾当局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图1:1987年11月4日,86岁的台湾同胞沙先生(左一)经香港回到大陆探亲,与他失散38年的亲弟弟沙教授(右一)重逢在北京首都机场。
图2:2006年9月4日,来自海峡两岸的150余名大学生来到黄陵桥山,恭祭轩辕黄帝。
材料二: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
(1)材料一图片1中两位兄弟得以相见,得益于台湾当局什么政策的调整?这一政策调整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图片2,台湾大学生对黄帝的恭祭,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什么?
(4)台湾统一是人心所向,在台湾统一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有哪些?请对台湾的统一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并简单谈谈原因。
答案:
1-6:BAACBA;7-12:CABCAB
13.(1)邓小平;台湾;香港、澳门
(2)“互相促进,互补互利”;“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4.(1)得益于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说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拥有着共同的祖先。
(3)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海峡两岸的交流在不断的加强,实现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4)台独分子和企图以台湾问题控制中国的美国
我认为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是民心所向,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