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明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 政治腐败B. 宦官专权C. 陕西连年大旱D. 土地兼并严重
3.“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明末人民对起义军的热烈响应,这里的“闯王”指的是(????)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
4、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 )
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 ②起义军军纪严明 ③起义军英勇作战 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
A.“均田免赋” B.“替天行道”C.“洗涤朝廷” D.“高筑墙,广积粮”
6、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统治的是( )
A. 吴三桂 B. 李自成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7、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 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崇祯帝D.努尔哈赤
8、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9、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驻守山海关降清的明朝将领是( )
A. 多尔衮 B. 皇太极 C. 吴三桂 D. 努尔哈赤
10、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
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11、下面对努尔哈赤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C.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 D.改族名为满洲
12、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C.鳌拜 D.康熙
13.某次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次起义爆发于(????)
A.秦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元朝末年??? D.明朝末年
14.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述的《明亡清兴的60年》吸引了众多的历史爱好者。其中讲到“皇太极新政”时我们不可能听到的内容情节是(????)
A.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B.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C.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D.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15、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 )
A.辽 B.金 C.元 D.清
16.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
①明成祖迁都北京②设立锦衣卫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④清军人关迁都北京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A.③④⑤②①B.②①⑤③④C.④③②①⑤D.③④②①⑤
17.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 )
A.1616年 努尔哈赤 B.1636年 皇太极
C.1635年 吴三桂 D.1644年 李自成
18.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19、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元昊—契丹 B.成吉思汗—满洲
C.完颜阿骨打—党项 D.努尔哈赤—女真
20、小明通过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从中可知他探究的是 ( )
A.明朝灭亡的原因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C.明朝时期的英雄D.明朝百姓的生活
二、组合列举题:写出与下列叙述对应的人物
1.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2.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3.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
4.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5.明朝末帝——
6.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
三、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乱中的北京】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1)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
(2)“杀进来的皇帝”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的皇帝?
【对比中的分析】
(3)对比两幅图片,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
——《明史·流贼列传》
材料中的“流贼”指的是什么?其首领是谁?
你认为材料中的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七下第17课 课堂练习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DADCA 6-10:BCBCA 11-15:DBDAD 16-20:BBBDA
二、组合列举题:写出与下列叙述对应的人物
1.努尔哈赤 2.皇太极3.明神宗4.李自成5.崇祯6.吴三桂
三、材料题
1、(1)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赋”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
2、(1)崇祯帝;李自成。
(2)女真族或满洲建立的清政权。
(3)出现图(a)情形的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出现图(b)情形的原因:崇祯帝统治的明朝,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向民众加派赋税,灾害之年也催征如故,使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其统治被推翻。感悟: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人民负担,这样才能够得到拥护,国家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
3、(1) “流贼”: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
(2)基本正确。对于明朝来说,虽然它是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但其灭亡根源在于政治腐败。而政治腐败又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我们今天在建设国家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整治贪污腐败现象,同时也要关注民生。(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