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1、建立背景(P66)材料:元朝末年,宫廷内讧与权臣纷争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元顺帝时,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至正十年发行新纸币“至正宝钞”……造成货币迅速贬值……至正十一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口粮也被克扣,因而愤怒无比……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教师用书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说明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一、明朝的建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2、建立时间: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3、建立者:4、都城: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目的(P67):2、措施(P67)巩固统治(2)政治: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全面改革官制(1)经济: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皇帝吏户礼兵刑工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2)政治:全面改革官制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行中书省行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民政和财政司法军务“三司”互不统属,从而分散行省权力。在地方:②封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省中都督府左都督府右都督府前都督府后都督府(3)军事:分散兵权大都督府①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②调兵和武官任命的权力归兵部。五军都督府无调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想一想权利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4)设立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职能:监视官民,保护皇帝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3、皇权高度集中的影响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民政和财政司法军务权利的分散与制衡①积极: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统治;3、皇权高度集中的影响材料:首先,明朝的高度集权……抑制了国家行政机构潜力的充分发挥,使国家的兴衰,完全寄托于皇帝个人的素质。其次,明朝高度集中的皇权……不仅要求人们在行为上服从皇帝……也不能有任何不利于皇权集中的言行出现,从而导致人失去创造性,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②消极:地方政府失去活力;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决策偏差,埋下隐患。三、改革科举制1、考试范围(P68):材料:乡试与会试中,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殿试考时务策一道。 ——《明史·选举志》《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各种公文结合儒家理论发表对时务的看法选自“四书”“五经”2、写作内容(P68):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3、文章格式(P68):八股文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4、八股取士的影响(P69)材料一: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这但四百六十余人。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材料二:八股文束缚了文字,也束缚了人心。应试者为求得功名速成,专务背诵,并不认真研习经典原著,这样难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可以经略天下的人才。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把士人变成了狭隘的工具。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对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对选官: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1)负面影响材料三:科举考试规定用八股文,实际上有着深层次的考虑。一是规范应试者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二是规定行文标准,也是实行公平原则的要求。所有考生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才可以达到公平。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4、八股取士的影响(P69)(2)正面影响规范考试,追求公平四、经济的发展1、农业(P69):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2、手工业(P69)(1)纺织业:南北方都涌现出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2)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3、商业(P69)(1)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2)出现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明朝的建立:背景、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皇权高度集中的影响:积极、消极措施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明朝的统治考试范围、写作内容、文章格式、影响改革科举制度:课堂小结政治:在中央、在地方军事:五大都督府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经济的发展: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与东方民族高雅的审美情操。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苏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1.朱元璋是一位马上皇帝,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
A.刘邦 B.杨广 C.赵匡胤 D.李世民A随堂检测C3.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4.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