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0 22: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日期:3.25 姓名:潘艳
题目
天山之春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能感受到并说出乐曲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能分辨乐曲的两个乐段,并能哼唱第一主题
认识民族乐器琵琶,能辨别其音色
教学重点
从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能打出新疆维吾尔民族乐曲特有的节奏并认识本曲主要演奏
教学
难点
体验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作用
教具
铃鼓、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激趣导入
二、聆听分析歌曲
拓展
总结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谁能告诉老师这件乐器叫什么?(铃鼓)
师:铃鼓是维吾尔、朝鲜等族的打击乐器(提起维吾尔族能让你想起什么,这个民族有什么特色)
2、下面老师用它敲击一段节奏,你们试着用脚踩出他的强拍和弱拍。
3、随着老师手鼓的节奏,你们感受到这里边有几种节拍((2/4)(3/4))他们的强弱规律谁来说一下?
4、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也就是说我们刚才的那段节奏是变化拍子的节奏。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名字叫做《天山之春》,这首乐曲他的节奏节拍丰富、灵动,旋律很有特色,我们一起来听听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变化,它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音乐去探索答案,一起去天山,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播放天山之春第一部分音乐)
3、风景美吗?天山风景如画、碧水如镜。他的旋律更美,我们刚才听得是乐曲的第一部分,我们来看看曲谱。找到特殊的音符(降si),思考这个特别的音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
4、视唱第一部分主题曲谱,看清节拍
5、在唱一遍,提高熟练度,加深印象。
6、分别唱有色彩音和无色彩音的两段旋律,感受降si这个色彩音有和无的区别
7、完整的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你们听听看刚才我们唱的主旋律出现几次呢?再次出现的时候又怎样的变化?
8、我们再来听一遍,当听到主题音乐时候拍出强弱拍
9、当主题第一次出现时候我们能想象是延绵不绝的山脉,那第二次出现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10、在载歌载舞中,人们的心情越来越高涨,让我们接着欣赏第二部分,听听在节拍、速度上有怎样的变化?
11、歌曲的第二部分,这里有个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他出现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唱唱歌谱,老师来唱白色部分,你们唱红色部分
12、加快速度再来一次,看看能否准确唱出来
13、找出新疆手鼓常用节奏型,并用手打出拍子。X . X X X | X X X |
14、用简单的形体动作参与到这首乐曲中,分组来表现,一组用脚踩住拍子,另一组用手拍击手鼓常用节奏型
15、两组交换来一遍,师生配合再来一遍(老师踩脚步,学生拍手)
16、介绍新疆舞蹈中的动作—垫步,老师喊拍跳一下这段。
17、跟着音乐再跳一遍这段旋律,手鼓发给学生,学生边跳边打
18、完整的聆听全曲。有个小任务,当大家听到第一部分的时候打出拍子,听到第二部分时,用刚才的舞步和手势表演出来。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首琵琶与手鼓演绎的《天山之春》,我们看看它俩在一起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2、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是否真正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老师准备了四首音乐,当你听到是维吾尔族音乐时请你做出拖帽的动作。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感受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了琵琶的音色与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领略其他民族的音乐风格
学生观看乐器并回答问题
(铃鼓)
用脚踩节奏,感受有几种节拍,并能说出强弱规律
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及演奏乐器
观察曲谱找出的色彩音,并能了解它的重要性
记住主题旋律,准确说出该主题出现的次数
欣赏第二部分,感受速度节拍上的变化,这段展现的画面
听第二部分音乐,感受新疆手鼓的常用节奏型,能准确击打出来
用形体动作表现这段音乐
欣赏不同版本的《天山之春》,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个乐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能更好地进入课堂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揭示主题,老师带你们到新疆的天山,走进《天山之春》
多次聆听,演唱加深学生对第一主题的印象
多次演唱,加深印象
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引发学生对音乐发展的关注
结合音乐要素把握音乐基本特点,通过问题研究、情绪启发、对比学习、合作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参与、体验音乐,更细致地了解作品
教师从欣赏的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收获满满的离开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