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
2. 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工程问题。
3.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发现、提出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课标(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指出:“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标(2011年版)》的颁布,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新一轮修订,“工程问题”作为新的内容再次出现在小学数学的课本上。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次“工程问题”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例题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形成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能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从实例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找到这一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并把这一模型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教材分析
??????工程问题安排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最后,是新教材新增的一类实际问题,是对过去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拓展。教材在这里编排了工程问题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体会模型思想。
学情分析
???????在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前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解决有具体数据的工作问题掌握得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学生对分数的深刻认识还不够,部分学生可能一下子理解不了用分数表示工作效率这一知识,即把工作总量看作“1”时,工作效率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的道理。
重点难点
??? 重点: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工程问题。
??? 解决措施:通过表格,教师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 难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
??? 解决措施:通过猜想、假设法验证,让学生充分参与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模式
???? 猜想—→尝试—→验证—→建模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表格。
??? 学具:教材,练习纸。
教学过程
【导入】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种很特别的数学问题,你们都准备好了吧!来,我们先来个热身题。请看屏幕。
(一)填空(分步出示题目,口答)
???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5天完成,他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二)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口答)
??? 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每天修200米,需要几天修完?
??? 师:这道题目,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的?
???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师:如果要求工作效率,怎样求呀?
??? 这类含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数量关系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工程问题(板书)。下面,请看问题情景。
【活动】二、阅读信息,理解题意
(一)课件出示情景
???给学生提供阅读题目的时间。
??? 师:阅读题目后,根据你的理解,想想下面的“阅读与理解”中的填空。(在情境图下面出示)
???? ?
(二)学生口答??
???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成果?
??? 着重理解“单独修”和“合修”的意思。
【讲授】三、提出质疑,独立解答
(一)大胆猜想
??? 师:一队单独修需要12天修完,二队单独修需要18天,那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呢?我们不妨猜想一下(板书:猜想)。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至4个。
????预设:如果有大于12天的,教师顺势提出疑问:一队单独修12天就能修完,怎么两队合修反而会要这么多天呢?
??? 师:从而可以判断出,他们合作修的天数一定小于12天。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数学不能光靠猜想,必须还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验证(板书:验证)。这道题要求的是两队合作修的工作时间,该如何求工作时间呢?
????预设:借助板书,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追问:求合作修的工作时间,那么,这里的工作效率指的是谁的工作效率?
????预设:它们合修时的工作效率。
??? 师:你们的意思就是指一队的工作效率加上二队的工作效率,对吗?好!我们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出示:和)。
??? 在弄清了解题方法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预设:学生会提出,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计算不了。
(二)大胆假设,尝试解答
??? 师:题目没有告诉我们这条道路的长度,这怎么办呢?(板书:假设法)那我们就自己来假设一个数据来计算。
??? (课件出示)你想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呢?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个,如果数据太大或使用的单位不正确,及时用实例去引导。
??? 问:不同的长度,合修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好!接下来,我们就列式来解答这道题目。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在学生弄明白解题思路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道路的长度,可以选择黑板上的数据,也可以自己另外假设一个数据,根据解题思路和题目给出的条件,解决问题。(在书本第43页上完成)
【讲授】四、汇报交流,建立模型
(一)个别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 ??学生汇报时,教师相应完成表格。
??????
(二)发现规律,再次探究
????师:谢谢你们的汇报。刚才,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1(填表),请一起来算一算,一队每天修多少,二队每天修多少。
? 师:最后,怎样求合修时的工作时间呢?(预设说关系式)谁帮忙解决一下?
?????问:看到这些解答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
????预设1:无论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
????预设2:为什么假设道路的长度都不一样,结果都是一样的呢?
???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课件)为什么假设的工作总量都不同,但工作时间却都相同呢? 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
??? 学生独立思考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1:工作总量改变,工作效率和也改变,所以工作时间不变。
??? 师:对!这就是工程问题中的奥秘——变中有不变(板书)。
????预设2:他们各自单独修的天数是没有变的。
??
(三)对比交流,初建模型
??? 师:你们分析地都很到位。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工作总量”不知道时,我们即可以假设一个具体的数据,也可以假设为“1”来解答。对于是假设一个具体的数据,还是假设为“1”好,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 着重引导:假设的数除以天数除不尽时,假设为“1”就好些。
??? 但我们要注意哦!如果你假设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就要用具体的数据去除以天数,如果你假设的是“1”,那就要用1去除以天数。
??? 边说边板书: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选择工作总量为1来列综合式解决这道题吧!(板书)
(四)尝试应用,巩固模型
????1.完成书本第4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学生的练习,引导分析:
这里的1表示什么?(一批货物的总量)
????2.练习九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学生的练习,引导分析:这里的1表示什么?(一条水渠的长度)
??? 总结:在不同的题目,“1”表示的意思就不同。
【讲授】五、回顾反思,归纳方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从一上课都现在,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对于解决当“工作总量”不知道的情况下的“工程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重点引出:可以用假设法,假设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假设为1来解决。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一样的;把道路长度假设为1,解决起来很简便。
【练习】六、应用模型,拓展提升
??? 完成练习九第9题。
??? 1. 学生独立完成。
??? 2. 出示用1做的学生,问用“1”解答的学生:题目已经给出了工作总量,为什么你还要假设总量为1去解决呢?
????预设:不管树木的棵数有多少,答案都是一样的;但把棵数假设为1,解决起来很简便。
【活动】七、谈话结课,阅读回顾
????? ?现在很快就下课了,请大家打开书本42页,自由阅读课本42和43页,完成书本上的所有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