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祝福》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祝福》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1 18: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渣滓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xuān
zào
tuán

bí qí

jǔ jué

páo luò
yǎo


xīn

tuò
pán shān
piē
xùn
yǎn
xūn
gēng
检查预习
执拗 咬文嚼字 负疚
形骸 两颊 监生
沸反盈天 踌躇 窥探
间或一轮 桌帷 讪讪
惴惴 胆怯
niù
jiáo
hái
jiá
yíng
chóuchú
jiàn
jiàn
wéi
shàn
zhuì
qiè
jiù
kuī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作者简介
代表作:
短篇小说集 、 ;
历史小说集 ;
散文集 ;
散文诗集 ;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初中我们学过的小说作品 ,
和 等,都是出自《呐喊》,《祝福 》选自 。
《故乡》
《社戏》
《孔乙己》
《彷徨》
背景

小说《祝福》就塑造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祥林嫂,通过她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鲁迅小说主体思想
批判国民劣根性,书写农民的愚昧和奴性
国民性的主要的病根之一---------卑怯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的英雄,专向孩子瞪眼。
--鲁迅《华盖集·杂感》
国民奴性表现之一--------瞒和骗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
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
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
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论睁了眼看看》
题目解析
“封建思想”
贞节观念
宋代理学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三纲五常 ”
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女子“三从四德”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结构)
1.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尾声),把全文分为六个
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采用叙述顺序有什么
作用?
阅读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情节 内容
序幕1~2
结局3~33
开端34~53
发展54~65
高潮66~111
尾声112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顺序
本文倒叙的作用
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从小说矛盾关系上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
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
老爷的愤怒,突出鲁四老爷与祥林嫂之间的尖锐
矛盾,突出反封建主题。
2、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基调

1.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2.祥林嫂的死,谁之过?
1.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肖像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
细节 
侧面:环境 他人
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怎样不同的生活态度,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衣着打扮 脸色 眼睛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
(第34段,第17页)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顺着眼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再到鲁镇
死前相遇
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衣着打扮 脸色 眼睛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第34段,第17页)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顺着眼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再到鲁镇
(第66段,第20页)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坏的多,死尸似的脸
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衣着打扮 脸色 眼睛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第34段,第17页)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顺着眼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再到鲁镇
(第66段,第20页)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坏的多,死尸似的脸
死前相遇
(第3段,第15页) 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 鲁迅
再到鲁镇66
初到鲁镇34
讲阿毛故事77
捐门槛106
不让祝福109
行乞3
问有无灵魂7
顺着眼
安分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受打击内心痛苦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再受打击
彻底麻木
一丝希望
又有希望
不仅塑造了人物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的
艺术形象,细致的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通过
肖像的变化暗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封建势力
的压迫下一步步走向死亡,从而控诉了封建礼教、
封建势力吃人的罪恶,启示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
封建制度。
2. 语言描写
自述阿毛之死,反反复复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1.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暗示了她逐渐麻木的过程
3.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冷漠,预示着悲剧的必然
(3)动作描写
小说在塑造祥林嫂时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以“祥林
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
理变化?
她讪讪的缩了手

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

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
(4)姓名鉴赏:
没有名字 祥而不详 命运多舛
人物形象的归纳
xxx是一个

特点的

+身份、地位
外貌 性格
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她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愚昧懦弱,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没有春天的女人
立春之日, 丈夫死亡
孟春之日, 被卖改嫁
暮春之日, 痛失爱子
既春之日, 沦为乞丐
迎春之日, 一命归天
《祝福》第二课时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鲁四老爷、四婶、柳妈、“我”......?
鲁四老爷
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书房陈设:
守旧、不学无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虚伪
语言(三次语言描写)
(46、49、52)
神态(三次皱眉)
(34、37、71)
冷酷、自私、自觉
维护封建礼教和封
建礼法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迂腐保守,虚伪落后,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是一个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封建卫道士。
四婶
比较三次语言描写,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性格:冷酷自私

柳妈
谈伤疤
外貌
捐门槛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一个愚昧的、好心办坏事的人啊!
姓名鉴赏
祥林嫂
“男尊女卑” 、祥而不详、悲悯同情
鲁四老爷
与镇同姓的权威、嘲讽憎恨
柳妈
无心插柳柳成荫、 封建迷信和封建思想极易传播

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
“我”人物形象
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对鲁镇封建
保守的气氛充满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
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也反映出了
一定的软弱无能。
“我”的作用
1.线索,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2.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增加了故事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祥林嫂的命运可谓凄惨,死去也可谓必然。
然而作者却特意把祥林嫂的死安排在一个特殊的
氛围----“祝福”里,这是偶然吗?当然不是。
环境描写之社会环境
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1.描写了鲁镇各家准备“祝福”时的情景(详写)



2.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略写)


3.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的景象(详写)
解析环境
(1)鲁镇各家准备“祝福”
①渲染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气氛,交代了人物活动
的社会环境

②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状: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③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2)鲁四老爷家“祝福”
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我”的感受来写“祝福”
首尾呼应,与文中祥林嫂的悲惨一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剧了悲剧气氛,深化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
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为
“祝福”?(题目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是由标题的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
要有以下几点: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如《我的叔叔于勒》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
3.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如《林黛玉进贾府》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6.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画龙点睛,一语双关
7.衬托人物形象
1、“祝福”是全文的线索。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3.揭示主旨。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的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比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以“祝福”为题的作用: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封建礼教与封建思想文化观念
主旨: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矛盾,揭
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
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
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小结
1.情节的概括
2.人物性格形象概括
3.环境描写作用分析
4.题目的作用
5.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结束语:
祥林嫂是不幸的,她的命运不只是她个人的悲
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制度和文化的悲剧。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遇到了更先进的思想,
拥有了更先进的制度,我们正行进在民族复兴的
大道上,我们正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春天里。
愿我们立身中华大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珍惜当下,有所作为!
愿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祝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