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想并行悟新鲜 读写结合得新法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课。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有不少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在阅读能力训练方面,一是需要引导抓住这些有新鲜感的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二是需要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学习通过把握课文自然段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表达方面,需要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绒、球”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中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4.学习不直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难点是学习不直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的好处,并迁移运用这种表达形式。
教学方法
在识字写字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观察、讲解突破写字难点,同时教师适时进行书写示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和写字的习惯;在阅读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读想结合法,带领学生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细心体会新鲜感具体体现在哪儿,感悟表达特色,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习得语言。在表达方面,采用对比朗读和书面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达到积累、迁移、运用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学习单。
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学习单中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探寻文中“新鲜”
(一)聚焦单元“导读”,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你们觉得校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它。(出示单元导读图片)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看,下面的导读对我们提出了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你从“导读”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二)理解“新鲜”,寻找新鲜
1.“新鲜”是什么意思?(不常见的、特别的)
2.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去寻找新鲜(板书“新鲜”)。咱们先去《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看一看那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本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对单元导语的关注能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理解“新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过渡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习。)
二、读课文理脉络,发现文中“新鲜”
(一)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1.词语检查“坪坝、飘扬、朗读、摔跤、打扮、汉族、鲜艳、洁白、凤尾竹”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
(2)去掉拼音,请生带读,并适时纠音,运用图片帮助认识这些事物,如“坪坝、摔跤、凤尾竹”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的同时指导读好长句子的节奏。
3.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师:读完课文,你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吗?
生: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板书:可爱)
师:作者吴然笔下的这所小学在我国云南省,云南省是中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相接,所以在祖国的边疆。(出示地图)
师:可爱的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拿出老师提前发给你们的思维导图,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段的学习,词语的学习积累同样十分重要。通过图片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本课中新鲜的词语并进行积累。
三、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新鲜”
(出示预习单中的思维导图,请生交流)
时间 地点 特别之处 (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新鲜”的句子)
早晨
上课时
下课了
(一)多民族孩子共学,真新鲜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上,从一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1.这些小学生从哪儿走来?
2.上学的路上有什么特别的、新鲜的地方呢?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3.这些小学生都有哪些民族的?
4.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出示课后资料袋)除了穿戴不同,他们还有什么不同?
5.这么多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学习,作者写的内容真新鲜。(板书“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自然段的意思是三年级要着重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孩子课前通过预习完成思维导图,这样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也让他们品读了新鲜感的词句,内化语言。
(二)学写“绒球”
1.猜样子看图片
师:在他们上学的路上,开着一种我们这没见过的花——绒球花。绒球花长什么样子?从名字上猜一猜。
生:像球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绒球花,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彩色的绒球一样,真是“形如其名”呀!现在让我们来学写这两个生字吧!(出示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看上去有点难写,请大家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一看结构:“绒球”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二看笔画:“绒球”两个字笔画较多,其中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都有一个需要“放”的笔画。“绒”字是斜钩,“球”字是“竖钩”。
3.教师范写:边写边复述以上结构和笔画方面的要点。
4.学生书写:提示书写姿势,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练写2遍。
5.评价反馈:按照书写要点进行点评,请同学们说说写的好的地方在哪,不足在哪,怎么改。
设计意图:经过低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通过观察发现生字的间架比例,这里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找出字中“放”的笔画,习得写好字的方法。
(三)大青树下活动多,真新鲜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上学的路上,孩子们团结友好地走向学校,下课了,他们又是怎样一起开心地玩耍的呢?让我们再来看到这张思维导图,下课了,他们在哪活动呢?
时间 地点 特别之处 (画出文中让你感到“新鲜”的句子)
早晨 上学的路上
上课时
下课了 大青树下
2.咱们平时课间会干些什么?
3.他们的课间活动呢?最新鲜的是引来了谁?
4.真热闹呀!那就请男同学带着这份热闹劲儿读读这句话。(男女读)
5.小结:这样的内容又让我们再一次感到“新鲜”。咱们也一起去热闹一下,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上学路上”和“大青树下”这两部分的内容是孩子们觉得很新鲜的,我让孩子通过读中想象,说说你看到的,你听到,同时与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感受内容的新鲜,同时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语言规范。
(四)读书声音真好听,写法新鲜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上课了,同学们都要走进?(出示思维导图)
时间 地点 特别之处 (画出文中让你感到“新鲜”的句子)
早晨 上学的路上
上课时 教室里
下课了 大青树下
2.大家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你们觉得读课文好听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3.可是课文中并没有像你们说的那样,那怎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呢?
四、读中品想中悟,习得“新鲜”写法
(一)读中品悟
1.哦!原来窗外的树、鸟、蝴蝶都安静下来听同学们读课文,现在,你就是窗外的那棵树|那只小鸟|停在花朵上的那只蝴蝶|站在窗外的两只小猴,听到了同学们的读书声,你想说什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2.如果去掉“这时候……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你还能感觉到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吗?
小结:作者没有直接写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而是通过描写植物、动物的安静倾听来表现“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板书“写法”)
(二)习得写法
足球场上的比赛可真激烈!场外的呐喊不断,风停了,连天上的白云也留下来驻足观望。
1.请同学读读这段话,足球比赛怎么样?但作者说了怎么怎么精彩吗?他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精彩?
2.小结:不直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
3.我们现在就来学学作者这种新鲜的写法,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习单来写一写。
“学校的莲花池可真美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教室里”描写同学们朗读课文真好听的写法新鲜,我希望学生不但感受到这种写法的新鲜同时还能习得这种写法。因此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不直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的好处,同时给出相似片段进过例证,最后通过小练笔让学生习得运用。
五、推荐阅读吴然的作品
师:作者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特有的学习生活情况,里面有许多让我们感到新鲜的地方。吴然他还有很多作品,如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到他的这些书来看看。
设计意图:从文中的小学到自己的学校,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那份热爱,也激发起了他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趁热打铁,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学生兴趣盎然。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绒 球 可爱
内容
新鲜
写法
设计意图:直观地呈现了本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单元导读中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翻开课文后我想,“新鲜”孩子们理不理解这个词?这里的“新鲜”指的是什么?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新鲜的?哪种表达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所以我将本课的核心性目标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拓展性目标定为学习不直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的写法。
上课之前,我让学生根据学习单预习课文,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着“读想并行悟新鲜 读写结合得新法”的设计理念。我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读中想象、读中对比感受本课内容和写法上的新鲜,孩子们在表达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运用规范的语言。在对比阅读之后再进行知识的迁移和例证,让学生体会不直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的好处,接着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孩子们思维开阔,表达内容丰富。孩子们从文中的学校走到自己的学校,读写习得,同时内化情感,激发孩子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在教学中将课文便成例文,从读悟法,从读学写,读写迁移,让孩子习得语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效果较好。当然,本课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多层次多形式的变化。指导朗读,除了让学生通过想象,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