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六单元
17 跳水
第1课时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课文写的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一、揭示课题
1.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艘帆船上,一只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在桅杆上撕咬,孩子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海中。孩子被水手们救上甲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生词。
2.利用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三、自学生字、生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一读。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龇牙 咧嘴 瞄准
2.注意红色字的读音、书写。
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 逗 吓唬 钩住 扭
龇牙咧嘴 船舱 海鸥 瞄准
3.书写生字。
4.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脉络。
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并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逗弄,孩子追猴子,被引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大家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谢谢!
第六单元
17 跳水
第2课时
1.听写生字、生词。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默读课文。
思考:(1)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
“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他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3.朗读。
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练习读→听范读→代表读→同桌对读
默读课文,思考: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大家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按顺序说话)
三、学习第二部分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桅杆顶端的横木太高、太险)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有什么作用?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4.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性。
1.“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指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船长担心孩子不能当机立断,所以用枪瞄准他,命令他跳水。结果:孩子被水手救上了甲板)
3.这部分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末尾照应题目,“跳水”是故事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4.朗读。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布置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