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0 22: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选择题
1.《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答卷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 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开始于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汪辜会谈
C.胡锦涛会见连战 D.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相关活动,正确的是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③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5.2017年5月20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来源:学,A.两岸三通 B.和平统一方针 C.“一国两制” D.一个中国原则
6.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7.2019年1月16日,国台办马晓光就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并说“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的说法提岀批判:“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后的制度安排,民进党当局领导人故意将二者混为一谈,是刻意误导台湾民众。“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调整“三不”政策
C.坚持“一国两制” D.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8.20世纪80年代初,传唱到大陆的港台歌曲《我的中国心》、《爸爸的草鞋》(主题:为不能归乡的台湾老兵请命)等迅速流行。这些歌曲的流行说明( )
A.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
C.对外开放能促进文化的交流 D.港澳回归彰显了国家主权
9.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0.观察下图,此次会面的历史意义是

A.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B.达成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步
C.这是一次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D.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11.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公投”等言论,落得民心背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蔡英文当局频繁搞“台独”分裂活动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引发游行示威活动和要求其下台的呼声………这些事实证明了
A.台湾岛内不存在搞“台独”和破坏祖国统一的人
B.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运用武力是解决台海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
D.台湾问题十分复杂,仅仅依靠中国人民和政府无法解决
1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习马会面当选2015年11月百度百科十大热词之一,公众之所以给两岸领导人会面如此高的关注度,是因为这次会面有利于
①推动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 ②维护国家主权,实现民族自治
③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共同繁荣 ④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4.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下面对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来源A.“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B.统一后的台湾拥有外交自主权
C.统一后的台湾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D.统一后的台湾实行原有的社会制度
15.据台湾岛内《天下》杂志(2018年)1月2日发布的年度民调显示,铁心搞“台独”的蔡英文上任一年多以来,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比例,比蔡英文刚上任时增加了一倍,占比是历年新高。这一事实说明( )
A.统一指日可待 B.搞台独不得人心
C.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16.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①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非选择题
17.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随后,l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来到狭长的岛屿——台湾。这一别就是30多年。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允许退伍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央视《天涯共此时》2008年8月26日
材料二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的统一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缘由。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重大举措?

(3)据材料三,指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结合所学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并说明理由?


18.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乃至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什么样的共同夙愿?为实现这一共同夙愿,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哪对台基本方针?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收回了哪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是从哪两个殖民国家手中收回的。
材料二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后来这两个民间团体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了一个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所说的这两个民间团体是哪两个团体?他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形成这一共识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进行对话,具体体现在,2005年胡锦涛接见了哪位国民党主席,2015年习近平接见了哪位台湾地区领导人。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写首诗,表达你在这方面的感悟。
















答案:
1-10:ADACD; BAABD; 11-16:BBDBB; A
17.(1)缘由:解放战争(内战)结束后,国民党败退台湾。性质:中国内政问题。
(2)举措:1979年开始停止炮击台湾,倡议两岸直接三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形成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国共两党领导人会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实现“三通”。(任答3点)
(3)目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案:和平统一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8.(1)实现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
(2)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九二共识(或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连战、马英九
(4)示例:统一乃大势,小丑莫跳梁。紧跟共产党,中华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