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溜索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08: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新课导入
7 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理解并识记“涓涓、盘桓、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等词语,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知文章凝练传神的语言风格,理解文中一些描写出彩的句子;体会文章用词精妙的特点。
3.领悟人类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精神;培养学生直面困难、无所畏惧的品格。
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
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走近作者
溜索 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
相关介绍
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山地性格的写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相关介绍

相关介绍
睹( ):看见。

迟疑( ):拿不定主意;犹豫。

盘桓( ):徘徊;逗留。

探( )视:察看;看望。

俯( )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
呈曲身状态的动作。


huán
tàn

字词积累
顷( )刻:极短的时间。

锱铢( ):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千钧( )之力:形容力气很大。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qǐng
zī zhū
jūn
jīng jīng
字词积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高潮:

发展:

开端:

结局:
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整体感知





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峡谷之险,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①烘托。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面“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②在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不时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了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描写,充分表现出“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也让读者如临其境。?
精读细研
本文用了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我”和牛的惊恐万状与领队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精读细研
②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又反衬出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熟练。
③牛溜索渡河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也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怒江峡谷不同寻常的险恶。
精读细研
文中是怎样写马帮汉子们过溜索的?
写汉子们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了“小”字。
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
第二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这几个“小”字的活用,将人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创意,堪称运用语言的高手。
精读细研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首领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驮队的首领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精读细研
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精读细研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来,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附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 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精读细研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上” “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大眼失了神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沉着、果断。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感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裂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来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精读细研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郎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
第一,语言简洁凝练。根据文意,不写“我”读者也能明白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谁的感受。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简洁的表达有时候给人干净利索的感觉。

体会原文不出现“我”字有什么好处

精读细研
第二,因为不出现“我”能够让读者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我”,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精读细研
小结:
由此可见,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简洁,在叙述时不赘述,求凝练,切不可面面俱到,喋喋不休。同时在行文中要注意读者的感受,要让读者能够深入其中,感受到文中的一切,使其感同身受。
精读细研
这篇小说写的是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勇气。
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团队精神。
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一样飞翔、像骏马一样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现了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精读细研
举例简析本文洗练、新颖的语言艺术。
①用词简练精妙。
小说开篇写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这里不用“打”“抽”等词,而用“磕”,写出了首领与马的默契关系。唯有“磕”字能表现马帮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
写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的疾速、迅猛的特点。

精读细研
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本是静止不动的,但在马帮汉子们眼里,却是“飞快垂下去”的。这里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有力地表现了峡谷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铺垫。
写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不说“眯”而言“细”,以形绘形,语言凝练新颖;“闪”“绷”将首领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精读细研
②比喻新奇,巧妙传神。
如写马帮队伍在峡谷行走的缓慢:“铃档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喻为“极稠的粥”,比喻新颖别致,巧妙传神。
精读细研
③平中见奇,回味无穷。
如“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用“移来移去”写天空中的鹰,初读,甚觉普通、直白;细品,发现鹰在空中滑翔的姿态,不就是“移来移去”吗?没有仔细的观察和思考,难以写出这样的词句,我们似也很难再找出其他字眼替换这个词语了。
再如,“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首领缓缓移下马”,“稳稳”“缓缓”这些极普通的词语,写出了首领的从容、镇静和胸有成竹。没有无数次风雨的历练,难以走到今天,不愧是马帮“首领”。

精读细研
写瘸腿的马帮首领高超的溜索技艺,也同样如此:“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尖”“飞”“跃”“拐”“弹”等词语的运用,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时的麻利动作和气定神闲的风度刻画得如在目前。
精读细研
④人物语言明快洗练。
如,“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多么简洁的对白!汉子们之间的默契可见一斑。
再如,首领“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每次对话都惜墨如金,鲜明地突出了马帮汉子彪悍而木讷的性格特点。
精读细研
溜索
环境:险恶
牛:哀叫、恐惧
领队、汉子们:沉着、果断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