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下册地理10 极地地区(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年级下册地理10 极地地区(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2 10: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 1 观察地图,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阅读课文,说明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学习目标 2 举例说明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独特的自然环境
新知1
合作探究1

观看视频,阅读课文P92-94,思考交流:
1.说出南极、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范围。
2.说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环绕北冰洋各大洲的名称。
3.归纳与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66.5S
纬度位置:
包括 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洲。

大部分在 以南,属于 纬度、 带。
范围:
南极地区纬度位置和范围
南极圈

南寒
南极
南美

66.5N

纬度位置:
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和范围
大部分在 以北,属于 纬度、 带。
范围:
包括 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 、 、
三洲部分地区。
北极圈

北寒
北冰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极地地区的海洋或陆地
N
北冰洋
南极洲
S
1、在图A中依次指出北冰洋、北美洲、亚洲、欧洲。
2、在图B中依次指出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阅读材料,在材料中找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
南极地区: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50℃,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北极地区:没有南极地区那么严寒,年平均气温-18℃,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酷寒
烈风
干燥
终年冰封
特色生物
南极主人企鹅
北极主人北极熊
独特的自然环境
小结
地区 纬度
位置 地表
形态 年平均
气温 年平均
降水量 平均
风速 代表
动物
北极 66.5°N以北 海洋 -18℃ 100~250mm 10m/s 北极熊
南极 66.5°S以南 陆地 -50℃ 55mm 17~18m/s 企鹅
达成学习目标 1
南北极地区气温
南极地区极端的气候 ,导致该地至今无人定居,仍保留着最为原始的自然环境。
科学考察的宝地
新知2
合作探究2

观看视频,阅读课文P96-97,思考交流:

1.在图10.2中找出我国的黄河站。
2.在图10.1中,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3.为什么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 1985年2月建立长城站。
◎ 1989年2月建立中山站。
◎ 2009年2月建立昆仑站。
◎ 2014年2月建立泰山站。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长城站
昆仑站
泰山站
中山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考察南极的最好时期是2月 。因为此时南极地区是夏季,气温高,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黄河站

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黄河站
考察北极的最好时期是几月?为什么?
由此及彼思考...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____ :地下埋着丰富的_____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______ 资源;栖息着无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为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北极地区____ ,随着这里的 、 、 、 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越来越频繁。
矿产
固体淡水
海洋生物
原始自然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


天然气
石油
“大仓库”
资源丰富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新知3
北极冰的变化
图1为2005年9月北极地区海冰景象的卫星照片。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

图2为北极熊跳跃图片,没有连续供其行走的冰。
图1
图2
极地地区气候变暖,海豹和北极熊流浪于人类居住地。

焦点关注──日本大肆捕鲸
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救救我们吧——SOS专栏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如图为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
环境保护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新知3
燃油泄漏
过度捕杀极地动物
环境污染
动物锐减
《南极条约》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保护极地不容缓
和平利用订条约
全球变暖,臭氧空洞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新知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达成学习目标 2
 1、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大洋洲最近 B.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没有环境问题 D.南极洲气候寒冷
 2、为了极地的保护,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
 A.《南极条约》 B.《21世纪议程》
 C.《巴西环境报告》 D.《生物多样性公约》
 3、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A.夏季 B.春节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
 5、七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 亚洲 B 北冰洋 C 欧洲 D 非洲
 
A
D
当堂检测
D
A
B


知识网络
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地区


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