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小学 刘思远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课《渔舟唱晚》
二、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以典型的民族调式,分为三个乐段,经过主题的展现、对比,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歌曲。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的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新的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得增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但是对于我国古典歌曲以及古筝了解的知识不够,因此本节课通过聆听、观看、律动、演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筝的魅力,了解古曲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欣赏《渔舟唱晚》活动中,感受乐曲描绘的动人意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模仿、演奏等方式熟记乐曲主题,感受乐曲描绘的不同画面,并认记古筝的外形与音色。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记乐曲的三个主题旋律,并能说出各个部分不同的情绪变化
五、教学重点:熟记《渔舟唱晚个》三个主题以及古筝的音色
六、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七、教学关键:通过分段聆听,感受乐曲三部分不同的情绪变化。
八、教学准备:课件PPT,古筝,钢琴,竖笛
九、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都熟悉我国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他在少年时,曾写下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通过这个古诗,我们想一想,王勃看到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美景呢?
生:秋天,傍晚时候
师;我们看看接下来王勃吟诵了什么呢?
生: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师:彭蠡是我国古时大湖的名称,也是如今的鄱阳湖,我们看到的是黄昏的美景,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生:渔夫打渔时唱歌的声音
师:这首诗为我们描绘的意境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天空中彩霞与孤鹜一同飞翔,此时,渔夫们在傍晚唱着歌,歌声船到了鄱阳湖的最远处。
2.引出课题
师:老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音乐,名字就叫做《渔舟唱晚》
【教学意图】通过跟学生一起分享古诗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音乐聆听与音乐实践活动
1.初听全曲
(1)师:我们一起先完整的聆听一遍,说说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他的速度是怎样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2)认识古筝(出示PPT图片)
师:古筝是我国民族弹拨类乐器之一。有21根弦,外形上跟古琴相比,更长一些。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渔舟唱晚》是由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改编的,颇受人们的喜爱。
师:老师这里有一台古筝,请同学们看,古筝是由面板、雁柱,琴弦等组成。古筝的奏法有很多种,老师简单介绍几种,右手有刮奏,也叫花指,我们一起听听它的声音,有没有同学想来试一试,左手有上滑音,我们来听听,找一位小演奏家试一下。能给大家做几个上滑音的示范吗?
【教学意图】结合图片、实物,帮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古筝的历史、基本结构、音色以及演奏技巧,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古筝这件乐器。
2.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1)师: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听看这段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生:速度是缓慢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安静的,如歌地,、
师演奏,同学们可以一边聆听一边模仿老师的演奏动作
(2)表现主题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老师想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唱一唱,你觉得用哪个象声词表现古筝的声音呢?
生:可以用当
师:嗯,可以,那么我们就随着音乐用当来唱唱乐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
师:我们加上音符,随着老师的琴再来唱一唱
师:这首曲子用古筝演奏出来非常的美,那老师想听听大家用你们身边的乐器呈现的效果,拿起竖笛,一起吹一吹。
师:刚才老师说古筝在演奏上有很多特殊技法,同学们听听看老师画横线的地方运用了那种演奏技巧呢?
生:上滑音
师:我们把古筝的这种美感来唱一唱好不好?
3.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1)师:接下来我们听一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说一说情绪和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速度变快了,情绪变得热情了,活泼了,欢快的
仿佛看到渔夫快速的划着船,捕鱼
师总结:仿佛是渔夫奋力的摇着桨,捕着鱼,乘风破浪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2)师:那谁能模仿一下渔民摇桨的样子呢?捕鱼的动作呢?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我们也坐到小船上,摇桨捕鱼,来感受一下渔夫捕鱼时的欢乐的心情。(播放第二部分音乐 )
(3)三连音表现
师:同学们看一下前面的图谱,我们来听听第二部分主题旋律,老师画横线的地方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有知道这个节奏型的名称吗?
师:没错,古筝特有的音色,更加生动地表现了水波荡漾,跌宕起伏音乐形象,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呢?随着音乐加入水波的动作再来表现一下。找一名同学带着到前面
4.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听乐曲的第三部分,说一说音乐的速度和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变得更快了。更加热烈的激动地
师:想象力真的很丰富,老师很欣赏你们对乐曲的理解。有没有同学了解这段音乐运用了古筝哪种特殊的技法?
生:刮奏
师:没错,刮奏也称为花指,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有里向外的弹拨出去。
(2)律动表现
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同奏响这幅欢腾的场面,按照上面的节奏型,在音符处拍手,花指的地方来模仿动作,随着演奏者弹播的速度加快,我们将动作全部换位刮奏的动作,同时注意力度的渐强
5.聆听尾声部分的音乐
(1)师:一起来听听乐曲尾声部分的速度与情绪又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安静的,慢下来
师总结:随音乐仿佛听到了渔民的歌声,浪花的飞溅声,以及摇船的吱吱声,随着尾声部分的渐慢渐弱,渔民们收网归洲,湖面又恢复了平静,与第一部分遥相呼应。
6.完整的聆听乐曲
师: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这首《渔舟唱晚》,当一部分音乐主题旋律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同唱一唱,之后吟诵王勃的诗句;当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出现的时候我们来表现摇桨的动作;当第三部分音乐主题旋律出现的时候,我们用动作来为它伴奏。
【教学意图】采用分段欣赏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乐曲的结构,以及对不同乐段情绪,速度等理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7.观看三重奏《渔舟唱晚》
8.拓展
观看视频改编版《渔舟唱晚》
(三)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并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古筝,并和同学们共同分享了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感受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喜欢并爱护我国的传统音乐,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