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宋金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复习巩固
内容: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复种技术、拔秧工具秧马;
苏湖成为粮仓;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一.农业的发展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宋代《耕获图》描述的场景有哪些?
一.农业的发展
材料一:“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
材料三: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宋《遯斋闲览·证误》
引进越南优良品种占城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类别 发展成就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四川、江浙等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纺织品品类增加。
二、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丝织业 【四川、江浙】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湘绣
蝴蝶山茶花
棉织业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棉纺织业 【海南岛】
类别 发展成就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成为瓷都
2.制瓷业
材料一:“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江西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
材料: 宋代瓷器胎体轻薄,釉色晶莹,深受外商喜爱。南宋时,由荷兰人从泉州贩卖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河南 宝丰 】
官瓷 【河南开封 】
定瓷 【河北曲阳 】
哥瓷 【浙江龙泉 】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
宋代五大官窑: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哥瓷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景德镇瓷
类别 发展成就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成为瓷都
3.造船业
车船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模型)
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1974年,泉州后渚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南宋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排水量达374吨,并有多个隔水舱,适用于远洋航行。
棉花
丝织
制陶
水稻
类别 发展成就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商业繁荣;
坊市制的瓦解;
早市、夜市、草市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三.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商业
坊
市
商业城市
南宋临安
市、坊界限逐渐被打破
坊
市
商业城市
店铺林立,“屋宇雄 壮,门面广阔 ,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听闻”。
--------北宋开封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都长安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店铺,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
-------南宋临安
假如你生活在当时,
你会选择哪个城市居住?
宋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前的中国划出分界线,而近于我们现代。
---《宋诗概说》
东京(开封) 临安(杭州)
类别 发展成就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出现;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海外贸易
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商业繁荣;
坊市制的瓦解;
早市、夜市、草市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听说海外贸易可以赚更多的钱,装载什么样的货物好呢?进行对外贸易港口有?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市舶司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宋高宗
类别 发展成就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3.新货币的出现
纸币(“交子”、“会子”)出现并广泛使用;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出现;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商业繁荣;
坊市制的瓦解;
早市、夜市、草市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纸币的出现
纸币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想一想
北宋铁钱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市罗(丝绸)一匹,为钱(铁钱)二万(文)。”
——《宋史·食货志》
宋代,每一千文为一贯,当时在四川地区购买一匹丝绸需要携带多重的铁钱?
算一算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想一想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方便携带,成本低
金属货币不易携带;
交易金额大。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北
南
北
南
魏晋南北朝
南宋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北
南
西汉
结合以下图例和材料,请你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经济因素
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西汉—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西汉—南宋气温变化示意图化
原因2:自然因素
宋时南方自然环境好,适宜发展
材料: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
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原因4:政治因素
北方战祸多且持久、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材料:据史书记载,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
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原因5:政策因素
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面对环境破坏我们还要(能)像
古人一样继续通过“南移”来逃避吗?
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什么?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中国的经济……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德)贡德.弗兰克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巩固练习
一、基础达标:
1、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
A. 占城稻 B. 棉花
C. 茶树 D. 小麦
2、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
A. 景德镇 B. 扬州
C. 定州 D. 杭州
3、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 )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A
A
C
4、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A
巩固练习
5、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
巩固练习
6、能力提升:
影视创作必须要贴近群众,历史影视作品历史,必须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剧情不能违背常理,更不能肆意篡改历史。下列影视剧情节描述中,有哪些不符合历史真实?请一一指出,并说明理由。
北宋中期,书生王某赴东京探视兄长。途径成都时,他将带来的会子到铺里兑换成银两,在店铺里选购了一部史书,准备送给爱书的哥哥作为礼物。在邸店里,晚上睡不着觉,就拿起这本书看起来,当读到“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不禁怆然泪下,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叹,决心投笔从戎,收复失地,报效祖国……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