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2 11: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 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

课程标准:
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唯物史观】 学生通过对经济特区的学习,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经济特区相关知识点,认识到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增强学生对时空观念得认知。
【史料实证】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关于浦东新区相关的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探究,辨析除可信的史料,形成对历史事件正确的、客观的认识。
【历史解释】 通过本节课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学习,能够客观的将其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现象进行历史叙述,以此来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
1、十年“文革”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内背景: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缓和。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逃港死难者的坟

国家
给予
较大管理权限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特区的表现
外向型经济
为主要特点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2、过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988年,海南岛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省

国家为什么首先在
广东、福建两省实行
对外开放?这个举措
有什么战略意义?
2、过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988年,海南岛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澳门
香港
④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丰富
优越条件: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③是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30年前的深圳


深圳的速度,一天一个样.
“一夜崛起的城市”


1996年地王大厦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高
的大楼,也是深圳的标志!


进入21世纪的深圳


深圳
珠海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3、影响
“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背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

2、沿海城市的开放(1984年)
(1)名称: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以后)
(1)设置:
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后,4个)
沿海开放带(1992年,形成)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地区
目的:深化对外开放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东南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重庆
万县
宜昌
武汉
九江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东南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以后)
(1)设置:
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
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动内地开发
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
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③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
①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②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③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④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边学边练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开发浦东?
浦东的地理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目的:
(1)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2)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条件:
(1)地理位置,交通优势
(2)经济和社会基础
(3)特殊优惠政策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1、开发浦东的目的:
2、浦东发展的有利条件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4、意义:
(1)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3)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浦东开发开放的地位与影响
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一步:经济特区的创办。
第二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第四步: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第五步:沿边开放城镇
第六步: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对外开放的步骤: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兰州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沿江城市、省会、沿边城市(1992)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满洲里
黑河
东兴
珲春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浦东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读图·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省会城市



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






















线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重庆
万县
宜昌
武汉
九江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问题: 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宽领域
多层次
全方位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全方位:
2、多层次:
3、宽领域:
对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开放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开放步骤:
推进:




线

范围:
沿海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重点
六、对外开放的影响:
材料一:自对外开放以来,大陆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一番,GDP达到近2万2千亿美元,去年,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第四大经济体。一些人认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名义GDP将超过美国。
1、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材料二: 唐山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的含义是:全国范围救援,自力更生,无须外国援助;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的含义是:世界各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伸出援手,中国政府积极接受,中国人民热切的欢迎来自各国的救援队。这样的变化,正式对外开放的结果,中国人的心态变了,不再拒绝世界;
2、改变中国人思想观念和封闭心态,改善中国国际形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的背景:国际、国内
开放的过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浦东的开发开放
开放格局的形成:开放体系、特点
本课小结
对外开放的启示?
闭关锁国只能走向落后,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发展。
“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曾经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进来”指的是什么?我国开始实行“请进来”战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走出去”指的是什么?我国为何要实行“走出去”战略?
(3)二者的关系如何?
“走出去”战略指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开拓国外市场。
(3)二者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请进来”指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1980年,深圳特区创办,对外开放开始,“请进来”战略开始实施。
原因: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