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1 08: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辽宁省盘山县吴家学校 秦素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3课的内容。斜面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本课重在提出斜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斜面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周围的各种斜面及其器械的性质与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科学。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能够就斜坡角度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记录,分析并得出结论。
3、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
4、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现斜面可以省力,并通过实验验证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难点:理解螺旋和盘山公路是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小车、塑料板、支架、测力计、直角三角形、试验报告单。
教学课时
共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小游戏
师:上了两节课,同学们都累了,让我们上课之前先活跃活跃脑筋,做几个脑筋急转弯。不过今天的脑筋急转弯有一个要求,就是它的答案都应该与科学知识有关。
(1)小明的爸爸经常去口腔医院,但他的牙齿很健康,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是牙科医生
(2)什么东西天越热,爬的越快?
生:温度计
(3)什么路不能走?
生:电路
同学们的脑筋转的真快。同学们科学学的也不错。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希望同学们上课时脑筋转的更快。
(充分利用课前尴尬的两分钟,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一上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让老师看看谁的眼睛亮。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大家来找茬》。
(PPT展示图片)谁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生:第一幅图中间是台阶,第二幅图是一个一个斜坡。
师:眼力真棒!像这样的斜坡我们叫做斜面,斜面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杠杆一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ppt出示什么是斜面)
师:如果老师想把电动车停放在车棚,你会建议我从那边上呢?为什么呢?
生:从第二幅图有斜坡的地方上去,因为那可以省力。
师:不错的选择,这样老师可以很轻松的把车子推上去。也就是说,斜面是一种能够省力的简单机械。(ppt出示)
(创设情境,直接引入主题)
(三)搭建斜面,加深认识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斜面,知道了斜面的特征,那你们会利用材料篮里的材料搭建一个斜面吗?
(学生搭建斜面,老师指导)
师:那么现在请每个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搭建的斜面。
师:各组搭建的斜面都很漂亮。
(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斜面)
(四)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的规律
1、提出问题
(留下坡度不同的三个斜面)
师:你们发现这三个斜面有什么不同?
生:三个斜面的坡度不同。
师:我们已经知道斜面可以省力。那么坡度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坡度大的斜面更省力,还是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ppt出示)斜面的坡度对小车的拉力有什么影响呢?
2、进行预测
师:下面,请大家大胆的猜测一下吧
生:我认为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费力。
生2:我觉得是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师: 作为科学家,我们应该大胆猜测,能不能随便猜测?我们要怎么样?
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3、设计实验
师:赶快动动脑,商量你们组的实验设计吧。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老师指导)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实验设计。
生: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用测力计测出小车的重量;然后测出不同斜面上拉小车所需要的力;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设计的不错。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量是什么?不变的量又是什么?
生:改变的是斜面的坡度,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和斜面的长度。
师:考虑的很周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要求。
(ppt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读)
实验要求:
1.一个实验员按顺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个实验员准确测出小车上坡所需的拉力。
3.记录员仔细做好记录。
4.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得出什么结论?证明你的预测对不对。
5.组长收拾好实验器材。
师:为了实验更加的科学,数据更加的准确,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注意测力计的使用,在使用测力器前,看一看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测力计所指的刻度持平。
师:你的实验一定会很成功。谁还有补充?
生:用测力器测量小车拉力时,要顺着小车的运动方向 ,慢慢拉动。为了数据更加准确,每个实验进行三次。
师:做三次试验可以使数据更加准确?最后的数据我应该选择哪个呢?
生:选择三次的平均值。
(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4、进行实验
师:设计好了实验步骤,赶快动手去寻找答案吧
小组合作实验,老师指导
5、实验结果分析
选择两组的实验结果,全班交流分析。
组1:我们预测的是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试验中,我们测得小车的重量是0.80N,当斜面坡度小时,拉力为0.11N,坡度适中时拉力0.25N,坡度大时,拉力为0.41N,经过分析,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费力。
组2:我们的预测是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试验中,我们测得小车的重量是0.80N,当斜面坡度小时,拉力为0.12N,坡度适中时拉力0.23N,坡度大时,拉力为0.39N,经过分析,我们的预测是错误的,应该是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费力。
6、得出结论
师: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是什么?
生: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费力。
(实验探究过程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结果等阶段。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思考,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
(五)认识变形的斜面。
师:我们已经找出了答案。让我们休息一下,、一起来爬山吧。(ppt出示图片)这是一座山,你想怎么爬?
生:我选择从前面爬,因为前面的斜坡坡度小,比较省力。
师:山爬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看谁眼疾手快。拿出材料篮里的直角三角形,找出它最长的一条边,这条边呢,叫做斜边,现在呢,拿出一支笔,将这个三角形最短的一条边按在笔上,然后绕啊绕。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绕出了一个螺旋。
生:这个螺旋想螺丝钉上的螺旋
师:这个螺旋跟斜面有关系嘛?
生:是变形的斜面
师:(ppt出示螺丝钉)螺旋也是斜面的变形。
(利用爬山活动,再次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斜面)
(六)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小组汇报。
3、教师利用PPT展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斜 面 坡度越小 ,越省力



螺旋、盘山公路
附:
实验报告单
问题:斜面的坡度大小与小车拉力有什么影响
实验材料:
猜测:
不变的量:
改变的量:
斜面的坡度
小车的重量(N)
拉力的大小(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小)
2(中)
3(大)
实验结论:
备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3课的内容。《斜坡的启示》一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
在讲解这节课时,我从生活入手,轻松引入新课。通过游戏《大家来找茬》的图片设计,这样学生轻松地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在实验探究中,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学生是主体,教师适时的给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
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变形的斜面,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将纸制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进行反复地玩,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最后,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斜面,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当然,这节课很存在很多的不足。在选材方面,小车的重量过轻,在坡度小的时候,学生测力计读数时误差太大。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让学生爬山,没有进行活动:设计上山的路。这样,学生对盘山公路是变形的斜面没有很好地理解,只是在应用中有些同学提到了盘山公路,没有做更深的解释,有些学生会理解不透。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个实验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