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浙江地区音乐学科《沃尔塔瓦河》课件(浙江省宁波市)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浙江地区音乐学科《沃尔塔瓦河》课件(浙江省宁波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7-09-29 10:56:0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欣赏
执教者 王红霞
峡谷激流
宽广的河
暮色中的河
舞会
奔流的河
聆听乐曲片段,选择相对应的图片,并简述理由。
山涧小溪
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又学钢琴,八岁开始作曲。1848年,因参加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被迫流亡国外5年。
他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带有自传性质的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以及后几部歌剧,都是在耳聋以后创作的。他还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捷克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
(Bedoich Smetana,1824-1884)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作品《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共六个乐章。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纵贯南北的最大河流,捷克人民把它比作民族的摇篮。乐曲描写了河流从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通过描绘两岸美丽景色,来表现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在浓郁的波西米亚森林中有两股泉水喷涌而出,一股温暖而波涛汹涌,另一股冰冷而缓和流淌。它们汇合在一起奔流而下,形成壮阔的沃尔塔瓦河。
河水沿着波西米亚峡谷蜿蜒而过,流经茂密的丛林,悦耳的水声中突如其来狩猎者的号角声。
在抒情主题进行中,圆号齐声奏出嘹亮的号角式音调,与小提琴声部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令人恍若见到在河边进行的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活动的场景。
河水继续向前流淌,狩猎的号角声渐渐远去,河面恢复片刻的宁静。不久,传来一阵轻快活泼的波尔卡乐曲,是乡村的人们正在载歌载舞地欢庆着婚礼。 加入了欢快的三角铁的弦乐,仿佛是沃尔塔瓦河也受到感染,正随之起舞呢。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银色的月光照射着缓和的河面,传说中的水中仙子正在晶莹的月下婆娑。伴随着飘飘仙乐,黑夜渐渐过去,黎明重回大地。 管乐组体现了寂静的夜幕与平静的河水,弦乐组以高音区密集的和弦,奏出清亮如玉的仙乐般音调。而再次出现的优美的基本主题,并进行了加强,表现黎明的到来。
沃尔塔瓦河来到了斯维特扬峡谷,在这圣约翰湍滩,巨石林立之地,激流冲击着礁石及峭壁,发出惊天动地的波涛声。通过了峡谷险滩,更加波澜壮阔的沃尔塔瓦河进入布拉格城。 以急促而强烈的旋律体现沃尔塔瓦河勇往直前的精神。基本主题转为明朗的大调,显得格外欢畅。
河水流经历史名城维谢格拉德。这座在捷克历史上有着光荣斗争史的古城,焕发着勃勃英姿.河水渐行渐远,缓缓地流向无尽的天际... 新出现的音乐主题取自第一乐章主题的变奏,以乐队全奏的形式着重刻画着维谢格拉德。最后逐渐轻缓下来的乐曲,暗示着河流的远逝。
呈示部
a b
引子
展开部
c d
再现部
e
尾声
两股小溪
源头山泉
茂密森林
沃尔塔瓦河主题
水仙舞蹈
村民婚礼
冲出险境
峡谷激流
黎明时的沃尔塔瓦河
流向远方
奏鸣曲式结构
交响诗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源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祖国之爱
—致斯美塔那
聆听着《沃尔塔瓦河》
我眼前浮现出了这么一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的诗句怎么会成为捷克作曲家
斯美塔那的真实写照呢?
哦,是他来自心底的旋律化成了无数的音符
回响在你我的心间
这交响诗跨越了语言和肤色的障碍
成了你我他都能懂的语言
要不然在乐声中,我怎么感到了各拉丹东山泉的清冽
也看到了长江的滚滚东流?
我不由地说,斯美塔那,你真行!
世界地图上难觅踪影的沃尔塔瓦河
竟然有了和亚马逊河一样的怒涛和声势!
让我们一起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架起桥梁
这头是 诚
那边是 良
走到一起是
热爱
更要追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