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动物的卵》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研究课题。在此之前研究了关于植物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时,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探究了植物的繁殖过程,对动物的卵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观察、探究就能得到新的知识,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也能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认识并了解卵的各个结构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寻找证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行。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认识卵的各个结构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五 教法与学法
1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在课堂中我把每一名学生都称为是小科学家,因此,学生的观察、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更加认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
2 学习方法
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为主的“观察——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学习方式。
六 教学准备
1 电脑课件:各种各样动物的繁殖活动图片、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知识及小鸡的孵化过程图片。
2 教师为每组准备生鸡蛋以及熟鸡蛋各两个,培养皿两个,放大镜四个。
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以三年级养过的蚕作为引入,问学生蚕是蚕妈妈直接生出来的吗?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哪些动物同样也是从卵孵化而来的”?从而揭示课题“动物的卵”。出示各种动物的卵图片,以鸡蛋的卵为代表学习卵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征。
探究过程
1 根据回忆画鸡蛋
根据回忆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请你把鸡蛋的结构特点在图一中补充完整;
展示学生结果;
设问是否真的具有这些结构;
通过两边对称的椭圆形引出鸡蛋的尖圆端与钝圆端。
2 观察生鸡蛋
利用放大镜观察蛋壳表面,引出知识点——气孔以及它的作用(提供呼吸);
教师展示利用镊子的钝端敲碎鸡蛋,再把鸡蛋打在培养皿上(强调鸡蛋的完整性与使用镊子的安全性);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步骤(2),以及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各个结构,并在图二中把所观察到的鸡蛋画出来,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这些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请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结构名称,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准确说出各个结构的名称与作用。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蛋壳有保护作用,蛋壳膜防止营养流失。
3 观察熟鸡蛋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镊子的柄端敲裂鸡蛋壳钝圆端;再用镊子开始剥蛋壳;观察钝圆端的蛋白与蛋壳膜、蛋壳之间的形状有什么特别?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鸡蛋的另外一个结构——气室,以及它的作用(储存空气)。
4 图片展示小鸡孵化
介绍小鸡孵化的条件(强调受精,即有胚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
图片展示小鸡在卵内不同发育阶段。
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巩固练习
八 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