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1 11:28:46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1.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
例1 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龄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身高/cm 116 118 121 126 132 141 144
2012年6月
探究新知
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2012年6月
探究新知
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从几岁到几岁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在增长,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28厘米。
答:哪一格之间线段越长,说明身高长得最快,张小楠在10~11岁那一年长得最快。
答:她的身高呈上升趋势,所以13岁时身高会比144厘米略高。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探究新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探究新知
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表,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最快?
(2)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增长得最快?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
练一练
1.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练习四
答:病人的体温在7:00~13:00不断上升,从11:00~13:00上升最快。
1.(1)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
答:病人的体温从13:00起开始下降,从19:00起趋于平稳。
(2)病人的体温从几时起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3)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答:病人的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2℃。(答案合理即可)
练习四
4.城南家电商场去年各月销售电冰箱的情况如下图:
(1)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哪个月最多,哪个月最少?销售量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哪些?
答:十月份最多,十二月份最少,销售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一、二、五、六、七、八、十月。

练习四
(2)电冰箱的销售量哪个月增长最快,哪个月下降最快?你能试着解释原因吗?
答:四月到五月增长最快,十月到十一月下降得最快。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谢 谢 观 看!
(共12张PPT)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1.通过比较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提供的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 2.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探索新知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探索新知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
84-58=26(摄氏度) 72-45=27(摄氏度)
答: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摄氏度;第12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7摄氏度。
探索新知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答: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135分钟,陶瓷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40分钟。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答: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答: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和两者之间的对比情况。
探索新知
同样多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4人一组,把热水倒入下面这样的两个容器,每3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先把数据记录下来,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
练一练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相同吗?与同学交流小组实验的结果。
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45℃,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答案略
练一练
1.下面是周阳(男)和赵娟(女)6~12岁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拓展练习
(1)① 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 )cm。
②( )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③( )岁时,周阳比赵娟矮3 cm。
(2)由上图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什么变化规律?
2
10
12
答案合理即可
2.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的含量多少影响着空气的质量,某地四个季度100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的含量如下表。
拓展练习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右图。
图略
(2)第(  )季度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最少,第(  )季度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最多。
(3)第(  )季度空气中这两种污染物质的含量最多, 这一季度100升空气中共含有这两种污染物质(  )毫克。



44
1.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需要用不同颜色(或其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比较各组相关的数据。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量,并注明图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谢 谢 观 看!
(共13张PPT)
第3课时 练习课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2.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子,每两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练习四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2)和同学说说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3)你有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吗?
答:小明是第4天开始看到根、第6天开始看到芽的。


练习四
5.下面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练习四
(1)这两架飞机各飞行了多少秒?哪一架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多少米?乙飞机呢?第几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答:甲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飞行了40秒。乙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答: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 m,乙飞机的高度是16 m,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练习四
6.我国上海市和澳大利亚悉尼市2011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练习四
练习四
(1)这两个城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最低呢?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答:上海市从几月到几月,月平均气温一直在上升?悉尼市呢?(答案不唯一)
答:上海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悉尼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二月。上海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悉尼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
练习四
3.王叔叔开了两个体育用品商店,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商店营业额的变化情况:
拓展练习
(1)请你将两幅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
图略
拓展练习
易错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易漏掉图例,图中的两条折线也容易用一种线表示。
答:甲店从2013年开始营业额逐年下降,乙店从2012年起,每年营业额在逐渐上升。建议关闭甲店,将所有精力投放到乙店中。(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请简要描述王叔叔的两个商店从2012年到2016年的营业额情况,并向王叔叔提出你的建议。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