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例题讲解
(一)关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1 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单位:cm)
(1) 1, 3, 3 ; (2) 3, 4, 7;
(3) 9, 13, 5; (4) 11, 12, 20;
(5) 14, 15, 31.
解:能摆成三角形的是(1)(3)(4),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2 cm和 4 cm,则第三边长 x 的取值范
围是 ; 若 x 是奇数,则 x 的值是 ;此三角
形的周长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 2 cm,另一边是 9 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cm.
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 5 cm,另一边是 7 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cm.
8 3 或 5
2 20
17或19
随堂练习
例2 在△ABC中,
(1)∠C = 70°,∠A = 50°,则∠B = ;
(2)∠B = 100°,∠A =∠C,则∠C = ;
(3)2∠A =∠B +∠C,则∠A = ;
(4)∠A∶∠B∶∠C=1∶3∶5,则∠A = , ∠B= ,∠C= .
例3 如图1,已知五角星ABCDE,则∠A,∠B,∠C,∠D,
∠E 的度数和为 .
(二)关于三角形内角和
60°
40°
60°
60°
20°
100°
180°
例题讲解
(三)关于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例4 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且 ,则AD为(???? ) A.高?????? ?B.角平分线 C.中线??? D.不能确定
例5 如图2,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且AB=5 cm,AC=3 cm,
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 , △ABD与△ACD的面积之间的
关系为?_________.
C
图2
2 cm
相等
1.在△ABC中,∠B = 24°,∠C=104°,则∠A 的平分线和 BC 边上的高
的夹角等于_________.
2.如图3,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________.
40°
AE
图3
随堂练习
(四)关于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例6 如图4,在△ABC 中,AB=AC,BE=CE,则由 “SSS”可
以判定是( )
A.△ABD≌△ACD B.△BDE≌△CDE
C.△ABE≌△ACE D. △ABE≌△CDE
例7 如图5,已知∠1=∠2,要使△ABC≌△ADE,还需条件( )
A.AB=AD,BC=DE B.BC=DE,AC=AE
C.∠B=∠D,∠C=∠E D.AC=AE,AB=AD
C
D
例题讲解
图5
随堂练习
1.如图6,要说明△ABC≌△BAD.
(1)已知∠1=∠2,若要以 SAS 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
条件是 ;
(2)已知∠1=∠2,若要以 AAS 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
条件是 ;
AD=BC
∠C=∠D
图6
2.如图7,点C,F在BE上,∠A=∠D,AC∥DF,BF=EC,试判断 AB 与
ED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7
解:因为AC∥DF,
所以∠ACF =∠DFC.
所以∠ACB =∠DFE.(外角的性质)
又BF = CE,
所以BF-CF = EC-CF,即BC = EF.
又∠A =∠D,
所以△ABC≌△DEF.
所以∠B=∠E, AB=DE.
所以AB∥ED.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ABC与△DEF全等,∠A=70°,∠B= 30°,∠D 的度数为( )
A.70° B.30° C.80° D.无法确定
例2 已知△ABC 的高为AD,∠BAD =70°,∠CAD = 20°,求∠BAC的度数.
D
解:如图1,当AD在△ABC的内部时, 因为∠BAD =70°,∠CAD = 20°, 所以∠BAC=∠BAD+∠CAD =90°.
如图2,当 AD 在△ABC 的外部时,
因为∠BAD=70°,∠CAD =20°, 所以∠BAC=∠BAD-∠CAD = 50°. 综上可知, ∠BAC的度数为 90°或 50°.
例3 如图3,在△ABC中,AB = AC,D,E 分别是AB,AC 的中点,且CD = BE,
△ADC 与△AEB全等吗?说说理由.
例4 如图4,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
三角形纸片摆放成如图③的形式,使点B,F,C,D 在同一条直线上.
(1)你知道AB与ED垂直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AB⊥DE.
由题意得∠A+∠B = 90°,
∠A =∠D, 所以∠D+∠B = 90°.
在△BDP中, ∠BPD = 90°. 所以AB⊥DE.
(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出理由.
解:Rt△ABC≌Rt△DBP.(答案不唯一) 因为AB⊥DE,AC⊥BD, 所以∠BPD=∠ACB=90°. 所以△ABC 和△DBP 都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C 和Rt△DBP 中, PB=BC,∠A=∠D, ∠BPD=∠ACB.????????????????????????????????????????????????? 所以Rt△ABC≌Rt△DBP.
例4 如图4,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
三角形纸片摆放成如图③的形式,使点B,F,C,D 在同一条直线上.
随堂练习
1.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5 摆放使得一直角边重合,
连接 BD,CE,并延长BD 交CE 于点 F,求∠BFC 的度数.
解:因为△ABC与△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B =AC,AD =AE,∠BAC =∠EAD =90°. 在△ADB和△AEC中, AD =AE,∠DAB =∠EAC,AB =AC, ? 所以△ADB≌△AEC(SAS). 所以∠ACE=∠DBA. 所以∠BFC =∠DAB = 90°.
2.如图6,已知点 E,C 在线段 BF 上,BE=CF,AB∥DE,∠ACB =∠F.
试判断△ABC与△DEF是否全等.
图6
解:△ABC≌△DEF.
因为AB∥DE, 所以∠B =∠DEF. 因为BE = CF, 所以BE + EC = CF + EC ,即BC = EF. 又因为∠ACB =∠F, 所以△ABC≌△DEF(ASA).
3. 在△ABC中,∠ACB = 90°,AC = BC,直线 MN 经过点C,且 AD⊥MN于点D,
BE⊥MN 于点E.
(1)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7 的位置时,试判断△ADC与△CEB是否全等;
DE是否等于AD + BE.
解: △ADC≌△CEB; DE=AD + BE.
因为∠ADC =∠ACB = 90°, 所以∠DAC+∠ACD=∠ACD +∠BCE = 90°. 所以∠DAC =∠ECB. 因为AC = BC,∠ADC =∠CEB = 90°, 所以△ADC≌△CEB. 所以CE=AD,CD=BE. 所以 DE=CE+CD =AD+BE.
3.在△ABC 中,∠ACB = 90°,AC = BC,直线 MN 经过点C,且AD⊥MN 于点D,
BE⊥MN于点 E.
(2)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8 的位置时,试判断DE与AD-BE是否相等.
解:DE =AD -BE.因为∠ACB=∠CEB = 90°, 所以∠ACD+∠BCE=∠CBE+∠BCE=90°, 所以∠ACD =∠CBE. 又因为AC = BC,∠ADC =∠CEB = 90°, 所以△ACD≌△CBE. 所以CE =AD,CD = BE. 所以DE = CE-CD =AD -BE.
3.在△ABC 中,∠ACB = 90°,AC =BC,直线 MN 经过点 C,且AD⊥MN 于点D,
BE⊥MN于点 E.
(3)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9 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
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解: DE = BE-AD.因为∠ACB=∠CEB = 90°, 所以∠ACD +∠BCE=∠CBE+∠BCE= 90°. 所以∠ACD =∠CBE. 又因为AC =BC,∠ADC=∠CEB = 90°, 所以△ACD≌△CBE. 所以AD = CE,CD =BE. 所以DE = CD-CE = BE-AD.
作业布置
课本第110~111页复习题 第1,2 ,3 ,4 ,5,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