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1 10: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农安五中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2课时 设计者 周广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演讲者的观点。(重点)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难点)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重点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演讲者的观点。
难点 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学 习 过 程 个性补改
导入活动,激趣引思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臧克家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我们看到治学严谨,“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说”的学者、诗人闻一多,而在公共事务上又是“说了就做”,还要说的大声,做的勇敢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二、预习与交流(一)文学常识: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出身子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①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文体常识演讲词 : 也叫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演讲词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的,因此,与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特点: 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结构: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阐述讲演主旨——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写作背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便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三个小时后,他就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李公朴李公朴(1902-1946),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呼吁和平宣言”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10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捶击(chuí ) 屠杀( tú ) 卑劣( bēi liè )恐怖( bù ) 氛围(fēn )诬蔑( wū miè )两桩事(zhuānɡ ) 义愤填膺( yīnɡ ) 卑鄙(bǐ )蛮横(mán hènɡ ) 赋予(fù yǔ )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 解释下列词语卑劣:卑鄙恶劣。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争端,使别人不和卑鄙无耻: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一篇即兴讲演,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①—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学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④—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指明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⑥—?):呼吁昆明人民坚持正义,维护真理,为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而奋斗,表达自己为革命献身的坚定意志。精读文本,探究内容1.开头两段就李公朴先生被暗杀事件,作者义正词严地指出杀害李公朴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明确】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三层意思,逐层深入,彻底揭露了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2.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感情强烈真挚。光荣: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痛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对比衬托: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3.第③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罪恶本质。4.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明确】“光明”指全国的解放;“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表明反动派正在做垂死挣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5.文章结尾一句应如何理解?【明确】文章结尾一句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作者以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也在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起来,与反动派决一死战。这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一、听朗读录音,感受演讲语言。注意体味演讲者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二、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三、品析语言(一)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1.运用多种句式(1)感叹句:第1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请你在文章中找出这样的感叹句,体会作用。【明确】①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②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③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④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这些感叹句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2)设问句:请你在文章中找出设问句,体会作用。【明确】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③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这些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3)反问句:请你在文章中找出反问句,体会作用。【明确】①这成什么话?②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③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④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⑤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这些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观点,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斥责,语气更凌厉,使敌人处于被告的地位。2.运用修辞(1)对比:请你在文章中找出对比句,体会作用。【明确】①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②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对比使情感迥异,褒贬鲜明。(2)排比:请你在文章中找出排比句,体会作用。【明确】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排比句式严整,增强了气势。(3)反复:请你在文章中找出反复句,体会作用。【明确】①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②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反复咏叹,强化了感情。(4)比喻:请你在文章中找出比喻句,体会作用。【明确】“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反和平、反民主的黑暗统治和制造的白色恐怖。“光明”,指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胜利。3.巧用人称变化:浏览4-5小节,思考“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明确】“他们”“你们” 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4.运用褒贬词语:找出两种不同感彩的词语,加以体会【明确】褒义词:“光荣”“光明”“无限的光荣” 高度赞颂先烈,颂扬人民的力量贬义词:“无耻”“卑劣”“疯狂”“末日”“暗杀”“ 屠杀”“恐怖““挑拨离间”“蛮横”表达出对敌人强烈的谴责与控诉。运用褒贬词语,感彩截然不同,表达强烈的爱憎。语调语气的变化①语调抑扬顿挫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②语气爱憎分明说到李公朴先生,满怀崇敬;歌颂人民的力量,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则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总结情感:全文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拓展思考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文章主旨:作者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劣行径,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甘于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六、课堂小结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语气铿锵,气势磅礴;语调顿挫,回旋有余;语意直露,发人深省;语势紧逼,层层递进。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语言慷慨激昂,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七、课堂检测、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公朴的赞扬,充分表达出作者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情感。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明确】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作用。读书是有益的。但也有糟粕。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八、布置作业:1.假设你是参加李公朴追悼会的爱国热血青年,听了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请你代表青年一代讲几句话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2.课外阅读闻一多著名的诗集《红烛》《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