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复习课堂训练题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土地改革的推行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完成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合作社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5.绍兴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下图中农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出现,与下列政策直接相关的是
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允许创办乡镇企业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D.改革开放
7.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8.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辟了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9.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共十四大做出了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10.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11.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13.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
1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C.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D.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15.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的改革……”那“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
A.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正确分析国情,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D.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实行对外开放
17.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经济特区
18.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19.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20.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发开放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22.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或政治变革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年。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1913年的一则日记:“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
材料三 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
项目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影碟机
—
—
—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7
92.52
彩电
17.21
59.04
89.79
105.43
116.58
根据材料三说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 “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继续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摘自《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
23.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
【近代雪耻】
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和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是哪次战争?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洗雪了中国百年的民族耻辱?哪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
【强国富民】
“锅里有的,碗里才有,国家好,大家才会真正好”,华盛顿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梦是海内外华人对强国富民的百年夙愿。
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谁?
【当代开放】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对比上述A、B两段文字,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现代崛起】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
参考答案
1-21:CDDCBDBDDACDA A A B B B
22.文娱活动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服务业发达;饮食业发达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等。
采用公元纪年;服饰的变化等。
增长或上升。实行改革开放。
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民主制度、扶贫、基础设施等方面作答
23.(1)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2)邓小平。
(3)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侧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
(4)努力学习,增强才干,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24.(1)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