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十八相送
哭灵投坟
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嵊县一带,绍兴是古越国所在地,越剧由此得名。最早的越剧唱腔是在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及山歌、小调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越剧唱腔抒情优美,分为四工腔(La-mi定弦)、尺调腔(Sol-Re定弦)和弦下腔(Do-Sol定弦),各有一套不同节奏的板式。 ??越剧采用本嗓的唱法,柔和自然,悦耳动听,唱腔吐字及舞台语言,都用浙江嵊县方言,吴语地区人民感到乡音亲切,外乡观众觉得别有韵味,独具一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得到迅速的发展。越剧团多次出国受到热烈欢迎。香港更有一批越剧迷,故越剧团体多次赴港演出。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优秀剧目,均已拍成电影,声誉遍及国内外。
除了越剧这种地方戏曲种类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种?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
背景
“梁祝”是我国流传千百年,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并改编成各种戏曲在各地上演奏。1959年,当陈钢、何占豪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时,他们根据越剧《梁祝》的主要情节和优美唱段,将中国旋律和戏曲音乐的某些特殊手法与西洋曲式相结合,谱写成小提琴协奏曲。在当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舞蹈汇演奏中首次上演奏后即轰动中外。仅仅几年,“梁祝”在世界各国都深受欢迎,不仅被认为是“中国化的管弦乐”,更被誉为“蝴蝶爱情协奏曲”。
作曲家简介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自幼学习音乐,十五岁开始学习音乐创作,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苗岭的早晨》、《我爱我的台湾岛》及交响诗《屈原》等。
作曲家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1950年考入浙江省文工团,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作曲,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有关音乐知识
协奏曲(concerto意)原名为“竞奏曲”;指管弦乐队与独奏乐器相协奏的乐曲,也有以人声与乐队协同演出的声乐协奏曲。
协奏曲的转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行进中,独奏乐器和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争。
有关音乐知识
协奏曲通常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于戏剧性,常有独奏 乐器的华彩乐段。)
第二乐章:慢板。(三段式,富于歌唱抒情性,常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或回旋曲式。A+B+A)
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音乐蓬勃有力,活泼奔放,有欢快,舞蹈的性质。A+B+A+C+A)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
奏鸣曲式
引子 呈 示 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人民的同情
化蝶
哭灵、控诉、投坟
楼台相会
英台抗婚
长亭惜别
十八相送
共读共玩
同窗三载
部----华彩乐章
主题再现
草桥结拜
爱情主题
花香
景 语 A + B + A 接 (A +B+A+C+A ) A + B A + B + C A +B
春 鸟 主 部 连 副 部 结束部
引 子
引子部分:(春景)鸟语花香
这段音乐由竖琴和旋乐器的颤弓音响作背景,引出长笛活泼明快的及双簧管优美抒情的独奏旋律,从而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呈示部(相爱 )
一、主部
A、爱情主题:由独奏小提琴极富表情地奏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情主题。
B、草桥结拜:乐曲吸取了戏曲音乐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由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呼应,以描绘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及他们真挚、纯洁的友情。
C、主题再现:由乐队全奏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在此主题基础上将情绪进一步引向深化。
连接部:华彩乐段
在主部主题之后,连接部展示了一个华彩部分。在钢琴的伴奏下,独奏小提琴不仅 显示了娴熟高超的演奏技巧,也为音乐情感的表现作了承上启下的铺垫。
二、副部
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回旋曲式:A+B+A+C+A
副部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三、结束部
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音乐由爱情主题衍化而来,速度徐缓。旋律下行,表现了梁、祝依依惜别之情。
1=bB
1 7 0 61 | 5 5 0 0 | 1 7 0 61 | 2 2 0 0 |
5 . 3 23 56 | 3 3 0 0 | 5 . 3 23 56 | 1 1 0 0|
2. 抗婚(展开部)
. . . . . .
展开部—抗婚
1、英台抗婚:
定音鼓由弱渐强,引出大管及大提琴阴沉的旋律,接着奏出咄咄逼人的封建势力主题。
此后,出现以副部变化而成的抗婚主题。
这段音乐给人一种惊慌不安的感受,刻画了祝英台誓死不从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的痛苦不安心情。
3、哭灵投坟
这段音乐形象的渲染了祝英台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情绪。
在展开部的最后,独奏小提琴单独奏出一句极为高亢的旋律,它犹如祝英台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她在控诉封建礼教所酿成的人间悲剧。
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气氛安静,优美动人的爱情主题先后由弦乐器和独奏小提琴奏出,暗示梁祝虽然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死去,却化为一对彩蝶,在万花丛中比翼双飞、翩翩起舞。刻画出梁祝忠贞的爱情和人们对他们的歌颂。
《化蝶》这首歌是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 ??歌曲为徵调式,4/4拍,基本结构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除引子(即前奏)外,全歌共陈述3次。 ??第一次陈述,音乐处理单纯,优美委婉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经过3小节的过门,引出第二次陈述。 ??第二次陈述中音乐处理采用二声部对位手法,即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主旋律的对答呼应,这是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之后8小节音乐“啊”的处理,显得激动深情,这是对恋人相爱之情的感情抒发。 ??第三次陈述,除完整重复四个乐句外,最后补充了两个乐句,并结束在高八度上。这次陈述使全曲达到高潮,这是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很好地表达了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