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 4课时课件(91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短文两篇 4课时课件(91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1 21:37:32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陋 室 铭
刘禹锡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
情景导入

1 、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
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目标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第1课时
刘禹锡故居
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曾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而被贬为地方官。
作者简介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体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刺史。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写作背景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课文
(xīn)
(hóng rú)
(tái)
(dú)
点我朗读
译: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
这里指仙人。
名:
出名,有名。
灵:
灵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
这。
惟:
只。
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映入。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上:
名词作动词,长到。
入: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鸿儒:
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
指佛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在陋室里弹琴,浏览佛经。
调素琴: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丝:
指弦乐器。
案牍:
指官府文书。
劳形:
竹:
指管乐器。
形,形体,躯体;
劳,使动用法,
使……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
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本文几乎通篇押韵,请找出韵脚字。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本文几乎通篇对偶,请找出。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 )
并自为其名( )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重点词语
词句验收
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出名)
并自为其名(名字)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重点词语
重点字词
2.积累词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往来无白丁
( )
无案牍之劳形
( )
重点词语
重点字词
2.积累词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映入)
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重点词语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第2课时
1.读一读,记一记。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 )
(4)谈笑有鸿儒( )
(5)可以调素琴( ) ( )
(7)无案牍之劳形( )
(8)何陋之有( )
出名


香气,这里
指品德高尚

弹奏
不加装饰的
使……劳累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课前复习
2.下列句中红色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仙则名 ②并自为其名
B.①斯是陋室 ②逝者如斯夫
C.①可以调素琴 ②风调雨顺
D.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不劳而获?
3.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5.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 室主人品德高尚?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
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7.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内容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 水
仙————名
龙————灵
德馨
不陋
(主人)
(陋室)
类 比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环境之雅)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环境宁静
4. 陋室主人的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日常生活 :(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对比
衬托自己
的“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5.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陋室不陋
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庐
子云亭
7.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 自己的观点态度,是画龙点睛之笔。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远大抱负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主人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作者把“陋室” 与古贤的居室做比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证明“陋室”,意在以古代明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课文研读
结尾为什么说“何陋之有”?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这个“陋”字彻底翻过来,达到了“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课文研读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陋室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
德馨
环境清幽(景)
情趣高雅(事)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人物不俗(人)
手法: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骈散结合
修辞:对比、对偶、比喻、比兴、反诘、用典、借代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何陋之有
陋室不陋
课堂小结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随堂训练
仿照《陋室铭》的文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写一篇《 铭》的铭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布置作业



复习检查《陋室铭》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诗句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认知文言文知识的能力。
2.了解“说”及作者周敦颐。
3.朗读并翻译全文。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走近作者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关于文体
注音
周敦颐 (yí) 可爱者甚蕃 (fá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不蔓(màn)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节奏。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骈句,散句结合)。
4、读出感情。
注意朗读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读文本
点我朗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 染,



濯 清涟而不 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不译
表转折
沾染
(污秽)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蔓延
长枝节
更加
耸立的样子
树立
表转折
亲近而不庄重
句末语气词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空外直,不蔓延,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予谓菊, 花之 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认为,以为

隐居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
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几个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应当很多了。
叹词,
相当于“唉”
宾语前置的
标志,不译

应当
听说
一、《爱莲说》作者 是 朝的 家。
二、给下面字注音。
蕃( ) 淤泥 ( ) 濯 ( ) 涟 ( )
亵( ) 逸 ( ) 噫 ( ) 鲜 ( )
三、翻译下列各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重点)
2.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齐背课文
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本解读
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生长环境
体态
芳香
风度
语 句 描写角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高洁)
(质朴)
(正直)
(正直)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清高)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谄媚权贵
托物
言志
花之君子
2.中通外直
2.胸襟磊落
不蔓不枝
豁达正直
3.香远溢清
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4.亭亭净植
4.仪态端庄,
气节高尚,
令人尊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生长环境
香气
风度气质
体态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被人们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
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什么?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贵,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
(鲜有闻)
(众矣)
(何人)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托物
言志
(正衬)
(反衬)
(突出)
颇有微词
十分轻蔑
赞扬
称颂
以花喻人
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的启示。
语言特点:
一.语言凝练传神。
对偶句和排比句为骈句,
此外为散句。
二、骈散结合。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本课小结
生长环境
体态
香气
风度气质
体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达事理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仪态端正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 子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贪慕荣华追求名利
高洁正直不慕名利
惋惜
鄙薄
赞美
一、根据提示写句子: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随堂检测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
因为它 。
我爱菊花,因为它此花开尽更无花,恰如那不畏风寒,百折不挠的战士 。
我爱竹子,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
我爱菊花,因为它悠然见南山,恰如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的隐士。
我爱兰花,因为它默默绽放,恰如淳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高士。
我爱梅花,因为他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1.仿写《爱莲说》
2.以“爱 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所托之志。
课下作业(任选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疏通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
3.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在文中表露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疏通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
3.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陋室铭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就自称他的屋子为“陋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吧!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刘禹锡(约772—约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石头城》《杨柳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知识链接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的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用韵,内容多含颂扬、警戒之意。
3.背景资料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运动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和州知县欺刘禹锡被贬而来,令他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所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简陋。因此,刘禹锡愤然写下此文。
三、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hónɡ 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四、释词译句
1.结合注释,师生互译全文。
2.本文几乎通篇押韵,请找出韵脚字。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本文几乎通篇对偶,请找出。
明确:(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基础知识总结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延到)
③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
六、本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笔译并熟背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有龙则灵(  )
2.填空。
(1)刘禹锡,______(朝代)文学家,有“________”之称。代表作有《________》《秋词》《________》《石头城》《________》《________》等。
(2)铭,古代刻在________上用来________自己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的形式________,文字______,一般用韵,内容多含______、________之意。
答案示例:1.(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延到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5)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 2.(1)唐代 诗豪 乌衣巷 竹枝词 杨柳枝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器物 警戒 称述功德 短小 简洁 颂扬 警戒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答案示例: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有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案示例: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答案示例: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示例: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4.抽查背诵。
二、内容探究
1.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答案示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答案示例:①运用类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另一方面表明,即使是陋室,也有“名”,也有“灵”。②用“山”“水”类比“陋室”,用“龙”“灵”暗喻自己,突出“德馨”。③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答案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环境之雅)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绿”“青”衬托出陋室的宁静、清新、别致。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景色之雅表现了“陋室不陋”。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答案示例: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 :(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5.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德馨”的?
答案示例:①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②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③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答案示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结尾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答案示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课文研读
1.作者把“陋室” 与古贤的居室做比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案示例: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证明“陋室”,意在以古代明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为什么说“何陋之有”?
答案示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这个“陋”字彻底翻过来,达到了“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作者是怎么用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的?
答案示例: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着古代圣贤一样的思想境界,从而突出“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惟吾德馨”之志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贯串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四、课堂小结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请大家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在读中结束新课)
五、教师寄语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六、随堂训练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____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___________”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七、布置作业
1.仿照《陋室铭》的文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写一篇《_______铭》的铭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预习《爱莲说》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爱莲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认知文言文知识的能力。
2.了解“说”及作者周敦颐。
3.朗读并翻译全文。
一、课前复习
1.复习检查《陋室铭》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作业示例: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二、新课导入
导法一:诗句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导法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刘禹锡的《陋室铭》,知道了“陋室不陋”的原因,感受到了古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去看看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
三、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背景资料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周敦颐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得到人们的赞赏。该文是他在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做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亭亭玉立。微风过处,荷叶轻摇,莲花颔首,馨香扑鼻。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
3.知识链接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辩类”。作者在文中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叙事、抒情,表明见解或说明寄寓的道理。
4.订正字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玩(xiè) 噫(yī)
四、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节奏。
2、速度舒缓一些,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骈句,散句结合),读出感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六、盘点收获
1.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清远鲜
(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②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②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濯”的前面省略了主语“莲”,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2.反馈检测。
(1)《爱莲说》作者_______是____朝的______、________家。
(2)给下面字注音。
蕃( ) 淤泥 ( ) 濯 ( ) 涟 ( )亵( ) 逸 ( ) 噫 ( ) 鲜 ( )
(3)翻译下列各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⑤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⑦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本课小结
八、布置作业
笔译、背诵《爱莲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重点)
2.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一、复习检查
1.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6)花之隐逸者也(  )
(7)宜乎众矣(  )
答案示例:(1)多 (2)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3)洗 水波 (4)耸立的样子 (5)亲近而不庄重 (6)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7)应当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示例: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示例: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越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以靠近玩弄。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示例: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示例: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吧!
3.抽查背诵。
二、文本解读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答案示例: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这些方面来写莲花的。作者赋予了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的品格。
3.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答案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谄媚权贵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胸襟磊落,豁达正直
(3)香远溢清→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仪态端庄,气节高尚,令人尊敬
4.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答案示例: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5.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答案示例: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被人们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6.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什么?
答案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贵,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7.作者是如何巧用衬托手法。
答案示例:“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通过描绘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为陪衬,使被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形象更鲜明的一种表达技巧。作者在文中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陪衬,突出了莲的品格。
8.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的启示。
三、写作特色
1.语言特点(1)语言凝练传神。(2)骈散结合。对偶句和排比句为骈句,此外为散句。
2.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答案示例:本文借赞美莲的品质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世风的批评,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文中赋予菊、莲、牡丹不同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的世风作了精辟的概括,有力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开篇记叙世态人情,既而描写莲的高洁、雅致的形象,最后议论莲的君子风范,整篇文章贯穿抒情,表明志向。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到的见解,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向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五、随堂训练
(一)根据提示写句子。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答案示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答案示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答案示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答案示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答案示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示例: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六、课下作业(任选一)
1.仿写《爱莲说》
2.以“爱_______ 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所托之志。
七、板书设计
淡泊名利高洁质朴正直清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文两篇》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积累(23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5分)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7分)
(1)惟吾德馨(    ) (2)往来无白丁(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不可亵玩(    ) (6)宜乎众矣  (    ) ?
(7)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徐喷以烟
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7.默写。(3分)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哂:讥笑。
1.解词。(4分)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不营产业 (????) (4)欢守志弥固(???? )
2.翻译。(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3分)
?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分)


(二)(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清]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踩)????? D.父来室中,语之(告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文两篇》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积累(23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5分)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yū ?zhuó ?dú ?xiè ?xiǎn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7分)
(1)惟吾德馨(    ) (2)往来无白丁(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不可亵玩(    ) (6)宜乎众矣  (    ) ?
(7)亭亭净植  (    )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3)指官府文书 ?
(4)过分艳丽 ?(5)靠近玩弄 ?(6)应当 ?(7)耸立的样子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B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为结构助词“的”;C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2分)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徐喷以烟
(解析:C中的“则”都是“就”;A中的“是”分别是“表判断”“这样”;B中的“之”分别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往”;D中的“以”分别是“来,用来”“用”。)
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D )(2分)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解析:D中的“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是名词用作动词。)????
7.默写。(3分)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1)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3)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哂:讥笑。
1.解词。(4分)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不营产业 (????) (4)欢守志弥固(???? )
(1)出名、著名(2)使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
2.翻译。(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3分)
?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分)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二)(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清]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踩)????? D.父来室中,语之(告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父亲)回头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4.【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4分)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乙文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站起来绕着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坑洼,直径一尺,渐渐侵蚀扩展。每次踩到这里,(我)总要被绊一下。时间一长也习惯了。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找我谈话,回头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坑洼填平。(父亲走后,)我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心里一惊,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坦坦的。我像这样走了许多天才又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学习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学习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类比:
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6%BB%E4%BD%93?/?245275"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1%BB%E6%AF%94%E4%BF%AE%E8%BE%9E?/?_blank?)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
4.衬托:
?? (?http:?/??/?baike.baidu.com?/?image?/?d1e312f47ba2d8d37609d7e8" \o "查看图片" \t "_blank?)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http:?/??/?baike.baidu.com?/?view?/?974122.htm" \t "_blank?),这种“烘云托月 (?http:?/??/?baike.baidu.com?/?view?/?203767.htm" \t "_blank?)”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906.htm" \t "_blank?)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 (?http:?/??/?baike.baidu.com?/?view?/?5059.htm" \t "_blank?),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5.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预习任务
1.朗读两文,读熟为止。
2.先口译后笔译课文,注意重点词语。
3.思考:
(1)《陋室铭》中的陋室到底陋不陋?
(2)《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三、预习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之”字。
水陆草木之花( )
之 何陋之有?(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无丝竹之乱耳( )
(3)往来无白丁( )
(4)亭亭净植( )
(5)不蔓不枝(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填空。
(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 , 。
(4)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课中导读】
《陋室铭》导读
一、文意领会
1.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5.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德馨”的?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7.结尾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二、课文研读
1.作者把“陋室” 与古贤的居室做比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2.结尾为什么说“何陋之有”?


3.作者是怎么用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的?



三、随堂训练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____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___________”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爱莲说》导读
一、文本解读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3.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4.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5.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6.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什么?



7.作者是如何巧用衬托手法。



8.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的启示。
二、随堂训练
根据提示写句子。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后导练】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学习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学习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类比:
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6%BB%E4%BD%93?/?245275"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1%BB%E6%AF%94%E4%BF%AE%E8%BE%9E?/?_blank?)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
4.衬托:
?? (?http:?/??/?baike.baidu.com?/?image?/?d1e312f47ba2d8d37609d7e8" \o "查看图片" \t "_blank?)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http:?/??/?baike.baidu.com?/?view?/?974122.htm" \t "_blank?),这种“烘云托月 (?http:?/??/?baike.baidu.com?/?view?/?203767.htm" \t "_blank?)”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906.htm" \t "_blank?)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 (?http:?/??/?baike.baidu.com?/?view?/?5059.htm" \t "_blank?),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5.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预习任务
1.朗读两文,读熟为止。
2.先口译后笔译课文,注意重点词语。
3.思考:
(1)《陋室铭》中的陋室到底陋不陋?
(2)《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三、预习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之”字。
水陆草木之花( )
之 何陋之有?(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无丝竹之乱耳( )
(3)往来无白丁( )
(4)亭亭净植( )
(5)不蔓不枝(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填空。
(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 , 。
(4)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1.托物言志 2.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课中导读】
《陋室铭》导读
一、文意领会
1.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答案示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答案示例:①运用类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另一方面表明,即使是陋室,也有“名”,也有“灵”。②用“山”“水”类比“陋室”,用“龙”“灵”暗喻自己,突出“德馨”。③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答案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环境之雅)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绿”“青”衬托出陋室的宁静、清新、别致。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景色之雅表现了“陋室不陋”。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答案示例: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 :(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5.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德馨”的?
答案示例:①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②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③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答案示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结尾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答案示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二、课文研读
1.作者把“陋室” 与古贤的居室做比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案示例: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证明“陋室”,意在以古代明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为什么说“何陋之有”?
答案示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这个“陋”字彻底翻过来,达到了“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作者是怎么用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的?
答案示例: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着古代圣贤一样的思想境界,从而突出“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惟吾德馨”之志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贯串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三、随堂训练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____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___________”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爱莲说》导读
一、文本解读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答案示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答案示例: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这些方面来写莲花的。作者赋予了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的品格。
3.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答案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谄媚权贵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胸襟磊落,豁达正直
(3)香远溢清→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仪态端庄,气节高尚,令人尊敬
4.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答案示例: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5.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答案示例: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被人们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6.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什么?
答案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贵,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7.作者是如何巧用衬托手法。
答案示例:“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通过描绘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为陪衬,使被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形象更鲜明的一种表达技巧。作者在文中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陪衬,突出了莲的品格。
8.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的启示。
二、随堂训练
根据提示写句子。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答案示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答案示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答案示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答案示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答案示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示例: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课后导练】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答案:
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