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篇有关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学弈
yì
下棋
弈
援
俱
弗
yuán
jù
fú
听范读 扫清障碍
联系注释和上下文,判断“为”的读音
wéi 助词 改善句子结构
wéi 认为
wèi 因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zhuó
yú
wéi
wèi
wéi
先听范读,再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将不明白的地方圈划出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善于。善于下棋的人。
句意: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全国。
“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课后第二题)
这句话包含哪些信息?
弈秋以擅长下棋出名
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诲。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让。
教导。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句意: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把它射下来。
引,拉。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句意: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
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不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不是这样的。
说。
因为。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这样。
① 之:的 结构助词
② 之:助词 不做翻译
③之: 指代弈秋,第三人称代词
④之: 指代鸿鹄,第三人称代词
⑤之: 指认真听的那个人,第三人称代词
⑥之: : 指认真听的那个人,第三人称代词
通读课文,我们发现文中有很多“之”字,找一找,说一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根据课文内容,比较两个人学弈的经过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将稳中的语句摘录在相应的地方。
另一人
一人
学弈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了。说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你能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课后第三题)
思考
孟子借《学弈》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观点呢?
专心致志?成功
一心二用?失败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专心学习的人
无心学习的人
学习结果
原因判断
孟子先介绍了棋艺高超的弈秋
以教二人下棋为例
这两人学棋的过程如何呢?专心的人是怎样表现的?
那不专心的人又做了什么呢?
两人的学习结果如何?
于是,作者以一个问句向我们分析了原因,并作出了判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拓展延伸
孟子名句节选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学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主 题:科学精神
课题:《文言文两则》
课 时:共2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两篇文言文小故事。本组课文以“科学精神”为主题,《学弈》讲的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结果也截然不同;《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争执不下,孔子也无法裁断,被两个小孩嘲笑的故事。本课学习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难点是理解部分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语意思。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两篇文言文,初步学习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结合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但是对于文中一些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字,如:“善、谓”等字,对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点拨讲解。
3.基于口语交际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的方法读准字音,运用全班交流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下注释和同桌交流的方法理解“诲、弗、及、孰、汝”等词语意思,说出文章大意,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情朗读重点句子,抓住文中的这些句子说说从中悟出的道理,通过镂空背等方法进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学弈》这篇课文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两小儿辩日》
评价任务
1.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工具的帮助,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子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并通过情景创设、配乐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重点句子等方法进行背诵。
3.通过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运用这种方法会学习《两小儿辩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
环节一品读名句 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 (8分钟) 直接导入同学你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4课中的第一则文言文《学弈》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出自哪儿吗 ?清和大家说说你查到的资料吧(学生交流)学弈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环节二概括大意翻译课文 感悟道理背诵课文 (15分钟) 翻译文章大意 接下来请你朗读课文。朗读前老师要提醒大家,一个多音字的读法为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你能联系注释和上下文判断它的读音吗?(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 其他易读错的字老师也已经标注出来了。请先听范读,留意字音和停顿。听完后请你也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听朗读 学生连麦或者发语音读一读课文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再指导 现在大家已经可以准确而流利的朗读这篇课文了,如果请你讲出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 我们可以先根据右侧的注释,试着理解这则文言文的含义。试着翻译这篇文章,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圈画出来。(学生自读批注) 学生提问难懂的地方,教师请其他同学或者自己讲解请学生逐句翻译,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指点:之的用法,请学生做笔记 现在你可以在之前圈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再结合注释和批注,完整的翻译一遍,开始吧。 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故事 请学生发言,其他同学针对某位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 同学们要想说好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借助作业本上的这道习题,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比较,两人学艺的经过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将文中的语句摘录在相应的地方 学生交流 教师指导 体会人物品质,背诵全文 孟子借由学习下棋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观点呢?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是的。孟子正是用学一具体事例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观点。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第1句介绍了棋艺高超的一秋,然后讲了专心学习的人和无声学习的人的区别,告诉了我们这样学习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最后分析了原因做出了判断,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用这样的顺序来背诵课文。 孟子先介绍了棋艺高超的一秋,以教二人下棋为例,这两人学习的过程如何呢?真信的人是怎样表现的?不专心的人又做了什么呢?两人的学习结果如何?于是作者以一个问句向我们分析了原因,并作出了判断,怎么样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轻松地背出这篇课文了?课后请大家整理笔记,补充完成以下内容。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说说故事内容 1.通过交流,简单概括课文的大意。 2.通过默读、质疑,字典帮助理解难解字的意思。 3.通过结合课下注释和批注,小组合作,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通过抓关键字展开思考,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5.通过自由练读,背诵全文。(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概述比较准确,叙述流畅,表述大方,把握主要内容,讲述流畅,大方,正确、流利、有感情,80%的学生能够背诵。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课堂笔记自学《两小儿辩日》
附: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