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1 16:0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南北朝分裂让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2.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4.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
A.涿郡—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余杭
C.洛阳—余杭—涿郡 D.余杭—洛阳—涿郡
5.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6.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7.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8.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正式设置进士科
9.“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10.“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1.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 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12.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 )
13.隋文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的大运河的开凿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评价一下隋炀帝。
15.《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开皇八年(588年)三月,杨坚很高调地宣布讨伐陈朝,发誓要统一天下。杨坚君臣给陈叔宝罗列了二十条大罪,抄写三十万份传单散发江南,下诏说: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天览,有怀伤恻。可出师授律,应机诛诊,在期一举,永清吴越。”┄(灭陈后)统一天下。
(1)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紧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的原因是什么?
(3)“开皇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成群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百姓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4)从“一百多万”和“一半”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5)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16.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因繁荣而辉煌,因短暂而惋惜,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文帝励精图治,发展政治经济,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四五十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贞观政要》
材料二: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河及淮,通涿郡,筑长城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从役,死者大半。有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
﹣﹣《通典》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到了隋末,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泽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1)从材料一反映的史实结合课本知识概括隋文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治国理政措施?
(2)从材料二中概括隋炀帝即位后的暴政。(写出其中两点)
(3)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唯物史观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
1.C 2.D 3.D 4.A 5.B
6.A 7.B 8.B 9.A 10.C 11.D
12.正确 13.错误
14.(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取士。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统治残暴,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15.(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表现在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4)杨广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
(5)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了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古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16.(1)注意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2)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百姓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观点:隋朝的灭亡就是和大运河的开通有直接关系;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大运河的开通,隋朝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同时也因该看到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弄得劳民伤财,民声鼎沸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