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12 21: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同步练习 含答案
1.下列简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省力的是(  )

2. 如图为吊车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
B. 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 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 吊臂此时是一个省力杠杆?????????????
3.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D.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4.如图所示,用力F拉杠杆的A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图中F1、F2、F3、F4表示力F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

A.F1 B.F2 C.F3 D.F4
5. 如图所示,一均匀杠杆 处挂 个钩码, 处挂 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 克,在 、 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6.如图所示,赛艇的船桨是一种杠杆,划船时它是一支_____力杠杆,手移动的距离_____(选填:大于、小于)桨在水中移动的距离。

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长30厘米,在离支点O处20厘米处挂一个60牛重物,在杠杆的另一端B处施加_____牛竖直向上的力,才能使杠杆平衡。

8.如图,AB是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中点C处用绳子悬挂重为100N的物体(不计绳重)。在A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   N.若保持拉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O能绕O点自由转动,若在杠杆末端A点施加一个力提起重物G,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杠杆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省力杠杆;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力的方向是   .

10.如图所示用羊角锤拔钉子,羊角锤可看作一个杠杆,在图上标出支点O的位置,已知手握在木柄A点,所用的力跟木柄垂直,在图上画出动力、阻力、阻力臂.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________,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杠杆的动力臂与___________都恰好在杠杆上,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_________。
(2)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3)在杠杆两端挂钩码,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序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5 1.0 10
2 2.0 10 2.0 10
3 3.0 10 2.0 15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1所示,漫画描绘的是猴子和兔子分萝卜的情景。究竟谁分的萝卜重,德州市育红中学的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甲认为:猴子胜利了;乙认为:兔子胜利了;丙认为:猴子和兔子谁也没沾光。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

(1)为此,同学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根据该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猜想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根据图2的实验,同学们还得出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①你认为这个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②如何用图3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B
B
B
B
费 小于
40
50 增大
不一定 垂直OA向上

11.(1) 水平 阻力臂 力臂
(2) 左 水平
(3) F1l1=F2l2
(4) 将不同的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
12. (1) 甲
(2) 错误
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比较“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