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试卷+学案(含解析6份打包)(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试卷+学案(含解析6份打包)(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1 23:06:16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选题(1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 B.O C.He D.CO
【答案】C
【解析】
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表示氢气这种物质和一个氢气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故A错误;B、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B错误;C、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物质,故C正确;D、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D错误。故选C。
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丙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汽油中加入丙,不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答案】D
【解析】A、依据丙的化学式是C2H6O可知该物质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1×6=4:1;B、汽油中加入C2H6O,由于它能燃烧,且产物是水与二氧化碳,所以可有效地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小了对空气的污染;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甲丙均是有机物,而乙是水不含碳所以不是有机物;D、该反应的方程式C2H4+H2O=C2H6O可知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故选D。
3.“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对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易成瘾,毒副作用强,会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和免疫功能,冰毒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C10H15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含26个原子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g
C.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甲基苯丙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答案】C
【解析】
A、甲基苯丙胺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 26 个原子,故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故B错误;C、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甲基苯丙胺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5:1,质量比为(12×10):(1×15):(14×1)=120:15:14,故D错误。故选C。
4.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1∶4∶3 B.1∶3∶2 C.3∶1∶2 D.3∶1∶3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反应前有1个A分子而反应后没有A分子,说明1个A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有3个B分子而反应后没有B分子,说明3个3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没有C分子,反应后生成了2个C分子.所以,该反应中A、B、C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是:1:3: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 B.x=3.2 C.d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b是反应物,a是生成物。故A错误。B.x=6.4.故B错误。C.d不一定是催化剂。故C错误。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6.气体烙体是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1300℃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 )
A.C4H10 B.C3H8 C.C2H5OH D.CH3OH
【答案】A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13O21300℃8CO2+10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2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和20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10。故选:A。
7.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
C.水变成汽油 D.冰转化成干冰
【答案】A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化学变化的 质量问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石墨制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2gH2完全燃烧生成18gH2O;C.水中无氢元素,不可能变成汽油;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组成元素不同,不能相互转化。选A
8.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有气体单质生成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C.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为纯净物 D.该反应可表示为3X + Y = 2Z
【答案】D
【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C.反应后容器内有两种物质为混合物;D.由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3X + Y = 2Z;选D
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CCO+H2
C.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A、反应物一氧化碳属于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错误;B、该反应为水在高温条件下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CO+H2,故正确;C、反应前单质碳中碳元素为0价,而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为+2价,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D、反应为单质碳与化合物水生成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单质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10.在化学反应A+2B=C+2D中,m克A物质与n克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e克C物质,则同时生成的D物质质量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的D物质质量为。
11.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答案】B
【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和CO,生成物是CO2和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2CO2+N2;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正确;B、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C、由上述反应可知,每4个分子反应生成了3个分子,故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D、该装置能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故正确。
12.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 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3:8
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1
【答案】C
【解析】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CO+4H2 C2H6O+H2O,因此:A、丁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正确;B、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12×2 ):(1×6):16=12:3:8,故说法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2×(12+16)】:【4×1×2】=7:1,故说法正确。
13.“尾气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下面是其中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从图中获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C.图中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A.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通过运动相互接触而发生反应;B.由图可知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时,一种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中生成物为化合物和单质;D.由图中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选C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4. (11分)生活中食盐除了可作调味品外,当玻璃杯里结了茶垢后也可以用食盐擦洗, 去污效果非常好.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氯化钠还可用于制造纯碱,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推测该氮肥的化学式_____.
【答案】﹣1 价 ;过滤 ;NH4Cl .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氯化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钠元素显+1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采用过滤的方法;氯化钠还可用于制造纯碱,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氮肥为氯化铵,其化学式为:NH4Cl。
15. (12分)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2)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1 不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解析】在示意图中,其中的X原子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则:(1)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X是反应物,只是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不是催化剂;(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16.(12分)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用微粒符号表示)。
(3)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答案】 AD ; H、O、N; 17:24
【解析】








PAGE



4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讲学)
课标定位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特别是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与验证实验
知识在线
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假设猜想?
[猜想一]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三]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设计探究?
[思考] 1.此实验中探究的质量关系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还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2.探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来进行测定?
3.你所设计实验方案的化学变化中是否有外界物质的参与?是否有物质逃逸到空气中?装置是否需要密封?
  ?[实验设计方案]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原理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锥形瓶、带孔橡皮塞、气球、导管、酒精灯、细沙、红磷
实验步骤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②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上用砝码平衡;③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导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④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原理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镊子、砂纸、铁钉、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①在100 mL烧杯中加入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③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④等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分析论证?
方案一: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即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方案二: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固体,烧杯中的液体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点拨?该实验探究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无外界气体参与反应或无气体产生时,可采用开放式的装置;若有外界气体参与(如氧气)或有气体产生(会逃逸到空气中)时,则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
【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 (2)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解析】白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瓶中压强变小,所以气球变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则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在线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易错警示
(1)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
(3)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0 mL水加入100 mL酒精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0 mL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黑色固体质量增加
C.5 g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还是5 g
D.5 g食盐完全溶解在95 g水中得到100 g食盐水
【答案】B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用于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A、C、D三个选项中涉及的均为物理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黑色固体质量之所以增加,是因为有氧气的参与,铁丝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知识点三、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在线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各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以“水通电分解”为例(如图所示):

可得如下规律:
不变的量物质的总质量
一定变的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可能变的量:分子的个数。
巧记速记?
正确理解化学变化中的“六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一个可能改变”是把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 ? ? ? ? ? ? ?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 ? ? ? ? ? ? ?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有一个没有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不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知识点四、化学方程式
知识在线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1)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
3.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1)宏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微观: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点燃生成2个水分子。
(3)质量: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易错警示?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和”或“与”或“跟”的意思,不能读成“加上”;“”读作“生成”或“变成”等,不能读作“等于”。
拓展延伸?
(1)求质量比的实质是求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2)化学方程式,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 ? ? ? ? ? ?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的快慢程度 ? ? ? ? ? ? ? ? ?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无法得知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故选C。

走进中考
1.【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A、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A正确;
B、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D不正确。故选D。
2.【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化学试题】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总质量一定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前后相等;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故选C。
3.【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含有3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是73g D.H、O元素质量比为44:1
【答案】A
【解析】
A、同一化合物中,哪种元素的质量总和越大,其在该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就越大。维生素D2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大,因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A正确;
B、维生素D2中含有大量原子,根据化学式其分子中是含3种原子,选项B不正确;
C、维生素D2相对分子质量:(12×28)+(1×44)+16=396,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不是g,选项C不正确;
D、维生素D2中H、O元素质量比为:(1×44)∶16=11∶4,选项D不正确。故选A。

跟踪训练
1.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但不含氧气,故错误;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2、“尾气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下面是其中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从图中获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C.图中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A.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通过运动相互接触而发生反应;B.由图可知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时,一种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中生成物为化合物和单质;D.由图中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选C
3、下列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加热空气中的铜粉 B.锌和稀硫酸反应 C.铜和硝酸银反应 D.镁条燃烧
【答案】C
【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为一切化学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故答案选择C




PAGE



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选题(11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其中m、n分别为(  )
A.2 3 B.3 2 C.1 3 D.1 3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其中m、n分别为.3 2。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SO2 B.Cu+O2CuO C.2Al+O22AlO D.4P+5O22P2O5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SO2;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C、铝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铝,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Al+3O22Al2O3;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
3.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反应①:2H2O22H2O + O2↑ 反应②:2KMnO4K2MnO4+ MnO2+ O2↑
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答案】C
【解析】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得到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和构成,反应条件等;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氧气生成,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①的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②的条件是加热,选项说法正确;C.无法获得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的信息,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H2O2、KMnO4中都含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4、下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
C.不用注明生成物的颜色
D.在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可以改动物质的化学式,这样可以使配平容易些
【答案】D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在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不可改动物质的化学式。
5.2015年1月29日,里约2016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公布,圣火传递路线将覆盖巴西全境。此次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
A.1、3 B.1、5 C.3、8 D.3、4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规律可知: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是3,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x为3,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是8,所以水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y为4。故选D。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点燃MgO2 B.4Fe+3O2点燃2Fe2O3
C.4P+5O2点燃2P2O5 D.CH4+O2点燃CO2+ 2H2
【答案】C
【解析】A.2Mg+O2 2MgO。故A错误。B.3 Fe+2O2 Fe3O4.故B错误。C.4P+5O2 点燃2P2O5 。故C正确。D.CH4+2O2 CO2+ 2H2O.故D错误。
7、化学方程式能简明、科学的描述化学反应。以下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O2H2 ↑+ O2↑ B.Cu + H2SO4 CuSO4 + H2↑
C.Fe2O3+CO Fe + CO2 D.Na2CO3+CaCl2CaCO3↓+2NaCl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A.2H2O2H2 ↑+ O2↑,未注明反应条件,故错误;B.Cu + H2SO4 CuSO4 + H2↑,铜的活动性比氢弱,该反应无法进行。故错误;C.Fe2O3+CO高温 Fe + CO2,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故错误;D.Na2CO3+CaCl2CaCO3↓+2NaCl,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8、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是( )
A.FeO + H2SO4 → FeSO4 + H2O B.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
C.Fe2O3 + 2H2SO4 → 2FeSO4 + 2H2O D.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答案】D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的原理是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故选D。
9、制备氟化镁(MgF2)时有如下反应:X + 6HF = H2SiF6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iF4 B.SiH4 C.SiHF3 D.SiO2
【答案】D
【解析】在反应X+6HF=H2SiF6+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除X外有6个氢原子、6个氟原子,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6个氟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即X中含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SiO2。
10、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MnO4K2MnO4+MnO2+O2↑ B.P+O2===P2O5
C.4Fe+3O22Fe2O3 D.C+O2CO2↑
【答案】A
【解析】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MnO4 K2MnO4+MnO2+O2↑。B.应是4 P+5O2 2P2O5。C.应是3Fe+2O2 3Fe3O4.D.C+O2 CO2
11、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是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反应条件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2 CO2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碳和氧气,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为单质;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之和不变,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非选择题(每空3分,共45分)
1. 点燃条件下,4.8 g CH4与16.0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 g H2O、4.4CO2 g和x g CO 。
则x = ____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6 3CH4 + 5O2 6 H2O + CO2+ 2CO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X=4.8g+16.0g-10.8g-4.4g=5.6g;根据描述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CH4 + 5O2 6 H2O + CO2+ 2CO。
2.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 是 2HgO2Hg+O2↑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1)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生成氧化铝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铝的质量和氧气质量的总和,故生成氧化铝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2)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配平即可。
3、学完化学方程式以后,某位教师写出了以下七个化学方程式,考查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你能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吗?(填序号)
①Fe+2O2↑===Fe3O4↓ ②KClO3KClO+O2↑ ③KMnO4K2MnO4+MnO2+O2
④4H2↑+2O2↑4H2O ⑤CH4+2O2CO2↑+2H2O ⑥Mg+O2===MgO2↓
⑦CuSO4+2NaOH===Na2SO4+Cu(OH)2
(1)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没配平)的有________;
(2)随意编造物质化学式的有________;
(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________;
(4)反应条件标错的有________;
(5)气体符号“↑”标错的有________;
(6)气体符号“↑”漏标的有________;
(7)沉淀符号“↓”标错的有________;
(8)沉淀符号“↓”漏标的有________。
【答案】 ①③ ②⑥ ①⑥ ⑤ ①④⑤ ③ ①⑥ ⑦
【解析】(1)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没配平)的有①Fe+2O2↑===Fe3O4↓,③KMnO4 K2MnO4+MnO2+O2。(2)随意编造物质化学式的有②KClO3KClO+O2↑,KClO应为KCl。 Mg+O2===MgO2↓,MgO2应为MgO。(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①Fe+2O2↑===Fe3O4↓,⑥Mg+O2===MgO2↓,均需要点燃。(4)反应条件标错的有⑤CH4+2O2 CO2↑+2H2O。(5)气体符号“↑”标错的有①Fe+2O2===Fe3O4↓,④4H2+2O2 4H2O,⑤CH4+2O2CO2+2H2O。(6)气体符号“↑”漏标的有③KMnO4K2MnO4+MnO2+O2↑。(7)沉淀符号“↓”标错的有①Fe+2O2↑===Fe3O4,⑥Mg+O2===MgO2。(8)沉淀符号“↓”漏标的有⑦CuSO4+2NaOH===Na2SO4+Cu(OH)2↓。
4、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H2O 2H2↑ + O2↑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解析】(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物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 ↓+2NaOH。





PAGE



4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讲学)
课标定位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知识点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知识在线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①宏观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②微观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③量的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拓展
1、化学方程式不仅可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可以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这样更能体现出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2、化学方程式是在符号表达式基础上,通过在化学式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而体现出了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这一特征。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1、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根据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1;C选项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知识在线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错误,如没有配平,漏掉反应条件等,其具体步骤可总结为:  
(1)写——用化学式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2)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面配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3)注——在“等号”上方用文字或符号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常见的反应条件有:点燃、加热(符号为“△”)、高温、催化剂、光照、通电等]。
(4)标——注明必要的“↑”和“↓”符号。
(5)检——检查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遗漏的地方。
巧记速记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化学计量数配平;中间连“”,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箭头来标明。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NaOH+CuSO4=Cu(OH)2↓+NaSO4 B.Ba(NO3)2+H2SO4=BaSO4↓+HNO3
C.C+2CuO2Cu+CO2 D.Fe2O3+6HCl=2FeC12+3H2O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硫酸钠的化学式是错误的书写;B选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选项是正确的书写;D选项生成物质为氯化铁,不是氯化亚铁;故答案选择C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知识在线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化学方程式相应的化学式的前面加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以使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是相等的。
2、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知识拓展
1、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只能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
2、可能过最小公倍数法、归一法等方法来配平化学方程式。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使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是相等的。
3、最小公倍数法简介: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的元素(或机会最少的)且原子个数不相等的原子,或者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对较多、变化较大的原子为突破口(或第一配平对象),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②化学式中含该元素的原子去除最小公倍数所得的商就是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如:P+O2——P2O5,式子左边氧原子的个数为2,右边氧原子的个数为5,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0。因此,在O2前面配上5,在P2O5前配上2,得到P+5O2——2P2O5式子右边磷的原子数为4,左边为1,因此在P的前面配上4。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在反应:□C2H6+□O2=□CO2+□H2O中,方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
A. 2、7、4、6 B. 1、5、1、4 C. 1、7、2、5 D. 2、5、4、5
【答案】A
【解析】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同时扩大2倍,则C2H6、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7、4、6。故选A。

走进中考
1、【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NaOH+CuSO4=Cu(OH)2↓+NaSO4 B.Ba(NO3)2+H2SO4=BaSO4↓+HNO3
C.C+2CuO2Cu+CO2 D.Fe2O3+6HCl=2FeC12+3H2O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硫酸钠的化学式是错误的书写;B选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选项是正确的书写;D选项生成物质为氯化铁,不是氯化亚铁;故答案选择C
2、【2017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题】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2)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
(3)氢械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
【答案】(1)2Mg+O22MgO;(2)Zn+H2SO4=ZnSO4+H2↑ ;(3)NaOH+HCl=NaCl+H2O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NaOH+HCl=NaCl+H2O;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C+O2 CO2 B. 2CO+O2 2CO2
C. 2H2+O2 2H2O D. CH4+2O2 CO2+2H2O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28×2):32:(44×2)=7:4:11,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2):32:(18×2)=1:8:9,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
2、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6∶1∶5 B.6∶1∶2 C.2∶1∶2 D.2∶1∶5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答案选择C
3、在4Al+3O22Al2O3反应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看,每______个铝原子和______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______个氧化铝分子;从它们彼此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______份质量的铝和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了______份质量的氧化铝。
【答案】 4 3 2 108 96 204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三个,它们分别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简记为“反、生、条”);(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即该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质量关系,可以结合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进行准确地计算。
解:参加反应的粒子有铝原子和氧分子,生成物为氧化铝分子,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即为各物质的粒子的个数之比,所以反应可读作:每 4个铝原子和 3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 2个氧化铝分子;各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铝:氧气:氧化铝=(4×27):(3×32):(2×102)=108:96:204。



PAGE



5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选题(7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 48.4 39.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答案】A?
【解析】:A、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无法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反应类型.错误;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正确;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44g:36g=11:9.正确.故选A.
2.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
设生成M的质量为x。
X+2Y====R + 2M
11 9
4.4 g x
(1)11/4.4 g=9/x,x= 3.6 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
Y和M的质量之比是:6.4 g∶3.6 g=16∶9。
3.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涉及的物质均为氧化物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气体
C.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的图示及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A.图中涉及的物质均为氧化物是错误的叙述,氮气属于单质;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气体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中没有有毒气体;C选项?C.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C?
4、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物质的质量
【答案】D

5.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有丁生成。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乙、丁 ②丙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2
③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7:44 ④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2NH3+CO2====CO(NH2)2+H2O,乙、丁分别是CO2 和H2O,是氧化物,①正确;②丙的化学式为CO(NH2)2,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③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4:44,错误;④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故选A。
6、在反应X+2YR+2M中,当32 gY与X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 g M,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  )
A.4∶11 ? ? ??B.16∶9 ? ? ? ? C.8∶11 ? ? ?? ? D.32∶9
【答案】A 
【解析】:因反应生成18 g M,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11∶9,故反应生成R 22 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参加反应的X为8 g,则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8 g∶22 g=4∶11。
7.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3Mg+N2点燃Mg3N2,2Mg+O2点燃2MgO。已知24 g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可得40 g产物,那么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A.等于40 g B.小于40 g C.大于40 g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设24 g镁在纯氮气中完全燃烧可得Mg3N2为x。
3Mg + N2点燃Mg3N2
3×24    3×24+2×14
24 g        x

解得x=33.3 g
现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一定介于33.3 g和40 g之间。所以选B。
二、计算题:(每小题13分,共65分)
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80
【解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 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 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 g÷7×4=80 g。
2.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 g氯酸钾,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KClO3KCl+O2↑
122.5     32
12.25 g     x

解得x=3.2 g
答:加热12.25 g氯酸钾,可制得氧气3.2 g。
(1)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
【答案】解:(1)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应为2KClO32KCl+3O2↑
(2)设反应后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122.5     3×32
12.25 g      x

解得x=4.8 g
答:加热12.25 g氯酸钾,可制得氧气4.8 g。

3.用13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答案】0.4g
【解析】
【解析】已知:锌的质量 未知:氢气的质量
解题思路:可利用二者在化学方程式(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解题过程: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13g x
65:2=13g: x
x=0.4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4.我市某氯碱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毒的氯气(Cl2),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工厂用20%的NaOH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计算:4t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0.71吨.
【解析】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氯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
解:设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x,
Cl2+2NaOH═NaCl+NaClO+H2O
71 80
x 4t×20%
=
解得x=0.71t
答: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0.71吨.
5.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 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 g。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H2SO4 = ZnSO4 + H2↑。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解:(1)0.2g (2)95.6%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锌粒6.8g与50.0g稀硫酸。反应后的总质量为56.6g。质量差值6.8g+50.0g-56.6g=0.2g即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可根据反应中锌与氢气的质量关系求出纯净的锌的质量,再求其质量分数。解题过程:
解:设锌粒中含锌的质量为x 设未知量。
Zn + H2SO4 = ZnSO4 + H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5 2 标出已知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X 0.2g 标出已知未知量
解得x=6.5g 求解未知量
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 =95.6% 求出锌的质量分数
答:略。






PAGE



5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讲学)
课标定位
1、在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即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一般为:①设未知量;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③列出比例式,求解;④简明地写出答案。

知识点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知识在线
1、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从量的角度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相关知识的延续。其计算依据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
在物质化学反应体系中是按固定的质量比例关系进行反应的。这个质量比例关系即是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物质间的质量比(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在实验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又有一个实际质量比。
两种方式所表示的质量比具有相等的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利用这个等式来求出未知的某物质的质量等求知量。
知识拓展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要正确地找出三项内容:
一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是已知量和未知量;
三是反应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电解54 g水,可得到氢气(?? )
A.6 g???? B.3 g?????? C.1.5 g???? D.8 g
【答案】A
【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H2O= 2H2↑+ O2↑;由于物质间的质量比即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所以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2×18):(2×2)=36:4=9:1。所以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6 g 。A项正确。
知识点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要求
知识在线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题目中相关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
④根据标出的物质的量列出比例式,并求解未知量。
⑤写出简明的答案。
2、解题格式必须规范。
(1)设未知量x时,要说清未知量是哪种物质的质量。未知量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规范、正确、完整。
(3)标出质量关系时,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
(4)列比例式时,要保证是对应比相等。计算过程中有单位的要带单位运算。
(5)答案要简明。
拓展延伸
1、在化学方程式中只能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如需要计算物质的其它量,还需要进行单位转换。
2、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先换算成一致的再进行计算。
3、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标明反应条件、气体、沉淀符号,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性。
4、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的化学式下,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5、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2Al2O3通电4Al+3O2↑。请计算电解10 t氧化铝可得铝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5.3t
【解析】解:设电解10 t氧化铝可得铝的质量为x。
2Al2O3 通电4Al+3O2↑
2×102  4×27
10 t     x

解得x=5.3 t
答:略。
知识点三、有关混合物质量的计算
知识在线
1、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时候用的是含某种物质的混合物。在计算时,要先将混合物的质量转化为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拓展延伸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代入的都是纯物质的质量。
1、已知量是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代和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计算方法: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2、未知量是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先求出纯净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再将纯净物质的质量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再代。计算方法: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则该过程共有多少过氧化氢分解(  )
A. 17 g B. 8 g C. 64 g D. 32 g
【答案】A
【解析】解:设该过程共有xg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O2 ↑
68 32
Xg 8g
= ,x=17g.


走进中考
1、【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析】


跟踪训练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
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答案】D
【解析】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点燃2Al2O3。根据物质间的质量比即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可知:铝、氧气和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4×27):(3×32): [2×(27×2+16×3)]=108:96:204=9:8:17。
2、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 )克
A.10????? B.6????? C.5????? D.12
【答案】C
【解析】: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O2 点燃 2MgO;可计算出镁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80=3:5。因此当有3g镁反应时,会生成5g质量的氧化镁。所以应选择C项
3.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往往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粉末作用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合理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假如某宇航员在某次太空飞行中预计消耗氧气480 kg,请计算该宇航员在太空舱中至少应准备的过氧化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至少应准备2340 kg过氧化钠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已知量为消耗氧气480 kg;未知量为参与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可利用二者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具体过程为:
解:设至少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480 kg

解得x=2340 kg
答:该宇航员在太空舱中至少应准备2340 kg过氧化钠。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