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学生在参与学唱歌曲、表演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2.理论依据:
根据音乐课的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音乐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通过对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聆听和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歌曲的表演当中,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五声调式歌曲,旋律清新流畅优美抒情。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对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掌握较为熟练。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唱《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时会比较容易。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学生对这样的歌曲会场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歌唱方法基本正确,能做到不喊唱。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掌握较为熟练。
3.教学方式:
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及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4.技术准备:
录音机、相关磁带、歌谱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和学习,初步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聆听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体会音乐中孔雀的形象。
⑵通过分组合作,自由发挥编排歌曲表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
⑴使学生能有节奏的唱准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
⑵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八分节奏。
四、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情况:
学生基本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对简单的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八分节奏掌握较好。
2.问题及对策:
⑴学生在歌曲的表现上放不开,教师在引导上应多用激励性语言,在示范上尽量夸张。
⑵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上积极性很高,但协调能力不好,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讲清每个动作的要求及特点,用较形象的语言来形容。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跳段舞蹈,你们要仔细看老师的动作和手势,一会老师要有问题考考你。 观看、观察老师的舞蹈动作
2.你们猜出舞蹈是模仿什么动物了吗? 生回答:孔雀
3.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跟老师一起来模仿几个孔雀的动作好吗?(走步、开屏) 生随老师口令,模仿孔雀的动作。 让学生尝试学跳傣族舞,领会傣族舞的特点,同时为下面编排表演做准备,激发学生兴趣。
4.这节课我们就去和孔雀一起来跳舞吧!(揭示课题)
三、发声练习 1.同学们,我们要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和孔雀交流,声音要轻,要圆润。
2.出示发声练习:31 35︱5 -︱ 36 12 ︱2 -‖看清黑本上是什么音,听清老师的琴声,然后用“呜”来模唱。要求:气息支持,声音连贯圆润,随老师的手势整齐的开始结束。 按老师的要求来做发声练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及习惯,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你们唱得真好听,把孔雀都吸引来了。
四、教唱新歌: 1.小孔雀来了,你们来听一听,孔雀生活在什么地方?(听范唱) 听范唱,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对歌曲产生初步印象
2.孔雀生活在美丽的云南,它和傣族人民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小卜少、小不冒指的是傣族的小女孩和小男孩。(播放傣族风光片,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看短篇 领略云南美丽的风光,了解傣族的风俗,对音乐有进一步了解。
3.我们赶快来学这首歌吧!教师带学生读歌词(出示歌篇)要求:气息支持,咬字清楚 生随师有节奏的读歌词。 使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4.现在你们还不会唱这首歌,老师给你们当回配音演员,你们在心里唱,嘴上不出声,老是给你们配音好不好?一会儿你 生随琴声默唱歌曲 上面两遍范唱已经使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本环节让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们也来给老师配音。 节奏。
5.生为师配音。 生随琴唱歌曲 引起学生唱歌的兴趣,巩固歌曲,找出生掌握不好的地方。
6.找生掌握不好的乐句重点练习。 随师模唱 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节奏基音准。
7.听范唱录音,找准前奏和间奏,听准间奏,一会来合伴奏。 打节奏听范唱 掌握歌曲的速度
8.随伴奏齐唱歌曲 随伴奏唱歌曲 巩固歌曲
五、歌曲处理 1.这首歌我们已经唱得很准确了,怎么唱才能更好听呢?谁来给大家出出主意? 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的理解。
2.是总结几种正确的方法。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 个别展示 发挥学生特长
六、分组编排 1.同学们唱得真好听,我们把这首歌编成一个小节目来个大家演一演。老师给你们点小提示:a.可以从演唱形式上下手。b.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几个舞蹈动作。 分组编排表演节目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中体会音乐的乐趣。
2.展示: 生展示编排好的节目 增强学生表演的意识与自信心
七、评价小节 同学们的表演太精彩了,你们都像小明星一样,这节课就到这吧,下次课见! 师生再见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
⑴自我评价
⑵同学评价
⑶小组评价
⑷教师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
⑴自我评价反思
⑵同伴教师评价
⑶学生评价
2.平价量规:
⑴学生平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A B C D
达到目标 1.歌唱方法正确、自然。
2.歌曲演唱准确、有表情。
3.理解歌曲,能表现歌曲情绪。
课堂参与 1.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能在创编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3.在学习歌曲过程中演唱技巧有所提高。
评价意见与建议
⑵教师平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A B C D
教师引导 1.是否处于引导地位。
2.引导是否有效果。
教学效果 1.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评价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