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3 短诗五首(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3 短诗五首(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1 21: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寂寞( )  舵手( )  装饰( )
房舍( ) 墓畔( ) 一束( )
郊原( ) 繁多( ) 长途( )
2.名句默写。
(1)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卞之琳《断章》)
(3)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芦荻《风雨吟》)
(4)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聂鲁达《统一》)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4.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关于新诗的“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
B.在韵律上,没有严格规定,都不讲究押韵。
C.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D.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5.下列对作家作品的整理,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沈尹默,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代表作《秋明长短句》。
B.卞之琳,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C.戴望舒,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望舒草》,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D.芦荻,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6.模仿下面诗句的格式,另写一组句子。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7.(2019·浙江衢州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妈妈和文文在江边散步。
文文 瞧,我们的城市多美呀!
妈妈 (笑)那你就背两句应景的诗吧。
文文 我想到了白居易的“(1) ,(2) ”。
妈妈 要是站在那叶小舟上,眼前的景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诗句呢?
文文 王湾的“(3) ,(4) ”。
妈妈 看来诗歌没有白背哦!
(指着草地里的标语牌)这标语怎么只剩一半了呢?“一花一草一木”三个“一”字连用倒也雅致。你试试用三个“且”字对下半句,提醒人们文明赏花。
文文 “(5) ”?
妈妈 (微笑,点头)不错,很押韵。
两人走到古城墙遗址边。
文文 咦,这儿是“攀跃”,上次在车站看到的是“翻越”,到底哪个“yuè”字正确?
妈妈 两处标语都是提醒人们不要跨过阻拦物,你用“跃”和“越”组词不就能区别了吗?
文文 (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应该“(6)把 改为 ”。
妈妈 (手机响,拿出看)你同学小涵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条微信。
文文 (嘀咕)又晒娃!
妈妈 (念)“周日录了一所名校,今天又收到另一所名校的补录,虽然一波三折,过程煎熬,但普娃进了牛校,诚惶诚恐,只有继续努力,才不会被碾成渣……”
文文 (噘嘴)妈,你给我念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7)( )觉得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
妈妈 怎么会?妈妈也不喜欢她这种(8) 的口气。
文文 那你也可以晒娃呀,你发张咱俩的合影呗。
妈妈 好!(合影。发送微信。)
我再发一句话应对她:“(9) 。”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4分)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8.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 ,以细雨表现了 的天气特点。(2分)
9.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0.(2019·浙江衢州中考)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3分)
鸟 笼
非 马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把自由
还给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寂寞(mò)  舵手(duò)  装饰(shì)
房舍(shè) 墓畔(pàn) 一束(shù)
郊原(jiāo) 繁多(fán) 长途(cháng)
2.名句默写。
(1)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3)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芦荻《风雨吟》)
(4)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聂鲁达《统一》)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4.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关于新诗的“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
B.在韵律上,没有严格规定,都不讲究押韵。
C.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D.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5.下列对作家作品的整理,不匹配的一项是( C )
A.沈尹默,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代表作《秋明长短句》。
B.卞之琳,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C.戴望舒,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望舒草》,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D.芦荻,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6.模仿下面诗句的格式,另写一组句子。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仿写:(示例)老是把自己当作千里马/就时时有怕不被重用的痛苦/把自己当作老牛吧/默默承载更多的重量
7.(2019·浙江衢州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妈妈和文文在江边散步。
文文 瞧,我们的城市多美呀!
妈妈 (笑)那你就背两句应景的诗吧。
文文 我想到了白居易的“(1)几处早莺争暖树,(2)谁家新燕啄春泥”。
妈妈 要是站在那叶小舟上,眼前的景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诗句呢?
文文 王湾的“(3)客路青山外,(4)行舟绿水前”。
妈妈 看来诗歌没有白背哦!
(指着草地里的标语牌)这标语怎么只剩一半了呢?“一花一草一木”三个“一”字连用倒也雅致。你试试用三个“且”字对下半句,提醒人们文明赏花。
文文 “(5)(示例)且看且爱且护”?
妈妈 (微笑,点头)不错,很押韵。
两人走到古城墙遗址边。
文文 咦,这儿是“攀跃”,上次在车站看到的是“翻越”,到底哪个“yuè”字正确?
妈妈 两处标语都是提醒人们不要跨过阻拦物,你用“跃”和“越”组词不就能区别了吗?
文文 (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应该“(6)把跃改为越”。
妈妈 (手机响,拿出看)你同学小涵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条微信。
文文 (嘀咕)又晒娃!
妈妈 (念)“周日录了一所名校,今天又收到另一所名校的补录,虽然一波三折,过程煎熬,但普娃进了牛校,诚惶诚恐,只有继续努力,才不会被碾成渣……”
文文 (噘嘴)妈,你给我念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7)(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意对即可)?
妈妈 怎么会?妈妈也不喜欢她这种(8)炫耀(意对即可)的口气。
文文 那你也可以晒娃呀,你发张咱俩的合影呗。
妈妈 好!(合影。发送微信。)
我再发一句话应对她:“(9)(示例)这是我家的牛娃。”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4分)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8.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幽僻,以细雨表现了阴沉、郁闷的天气特点。(2分)
9.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0.(2019·浙江衢州中考)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3分)
鸟 笼
非 马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把自由
还给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示例: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示例)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走”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走”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