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学习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读书法、谈话法、以读代讲法、 总结法,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陶冶情操,并培养其自主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全世界人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去年在我国成功举办,为了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国家奥委会把《论语》中的五句作为奥运会迎宾语,你们还记得是哪五句吗? (投影出示,指名学生读)《论语》记录着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板书:孔子),我们课下搜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集体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孩子们感受到孔子的卓越成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讲述“孔子拜师”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他会有更深入地了解(板书课题:拜师〈指导学生识记‘拜'字〉,齐读课题)。课文怎样讲述孔子拜师的呢?我们读一读课文就明白了。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怎样讲述孔子拜师的呢?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大屏幕出示生字词)
⑴、自由试读。
⑵、指名读,正音。
⑶、开火车读
3、交流“课文怎样讲述孔子拜师的呢?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议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孔子 老子)。那谁能说说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㈢、精读课文,感悟品质
1、“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给孩子们留足时间和空间去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体会、自己的见解,然后交流。)
2、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几句话:
①、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孔子拜师途中的艰辛,结合“风餐露宿”(辛苦)、“日夜兼程”(急切心情)两词的理解来体会孔子拜师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②、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从“每天”、“随时” 两词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板书:谦虚好学)再读文,从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好学”?
③、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理解“毫无保留”一词,从这一词中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④、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板书)主要体现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主要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以读代讲来体会。相机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先联系课文说说孔子是怎么做的,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收集的这方面的格言。
⑤、结合板书总结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板书:佩服、敬重)
㈣、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老子(出示“孔子”“老子”的图像),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交流中对文中人物自然的做出简单的评价,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在润物细无声中解决了。)
带给我们这么多启发的课文读一遍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课文再读一遍。
㈤、布置作业
孔子的谦虚好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带来了几句孔子的名言,(投影出示:“温故而知新”等)读一读。
孔子创办的儒家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已经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收集孔子的名言,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她的内涵。
附:板书设计
孔 子 拜 师
孔 子 老 子
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谦虚好学
敬重
佩服
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专题,通过学习孔子拜师让学生了解孔子、老子两位伟大的古代思想家的品行。这节课导课从《论语》入手,把学生引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不仅让学生在多读中划出句子,而且通过练习反复熟悉这些词句,从句子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同时,通过师生找有关学习、立志等的格言,使学生明白道理,从中受到教育,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最后让学生课下收集孔子的名言,这样自然地把 学生带入更深入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诵读经典诗文,汲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个个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我将不懈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融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