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6课 节节虫
一、学生现状分析:
《节节虫》属于二年级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年级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小学美术学习,其中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已经接触了大概二十个教学课,占美术学习总课程的35%左右。在这个领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纸工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折、裁、剪、粘。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将各种形状和不同颜色的纸,进行简单的重复、聚合、发散,构成一个新的设计。但在自主设计思维方面,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在制作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存在临摹教师范本的现象。对于设计中的一些专业性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为孩子们创立由画画单一思维方式向图形设计方向发展的发散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才能够画出、折出、撕出、剪出平面图形,然后,再引导大家把自己的图形思维利用重复、聚合、发散、渐变的形式,制作立体的纸工作品。该年级一部分学生还存在“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方面,对于设计的概念模糊不清,认识局限于单一的手工制作层面,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大胆放开想象,将设计的思想融入到手工制作中去。需要教师结合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和现代设计思想与大量的实物图片,逐渐渗透教学,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将设计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手工制作中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节节虫在造型上重复的特点,了解节节虫的身体结构,启发学生巧妙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学习多种基本设计制作方法,创作出一条具有重复排序的、新颖有趣的节节虫作品。
技能:培养初步设计意识,掌握剪、折、穿、贴、卷、系、叠等基本制作技能,形成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观察,了解节节虫的外形特点和结构;通过手机、分析、交流等活动,巧妙利用身边的材料;通过体验触摸、拆分结构、教师演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法,了解基本制作技法;通过表演、展示、交流进行课堂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关注生活的情感,养成善于发现和用艺术美化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设计活动的浓厚兴趣,享受设计活动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多种制作方法,创造性的运用材料,设计制作一条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节节虫。
教学难点:(1)如何选材;设计制作得新颖巧妙,富有想象力。(2)头、尾部的连接与固定,塑料瓶的穿、连。
四、教具学具
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线绳,各类废旧小物品。
五、教学设计思路:
1、激发兴趣、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份音乐课中常用的简单节奏图,请同学试着打一下图中的节奏,初步感受节奏的重复带给人的美感。给学生种下一颗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种子。(此环节使用的是成品教具)
2、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将上一环节加深探究,教师播放旋律优美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美感,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带来重复的美感,初步理解“重复”的概念。并情感通化将“重复”引入本课的学习中来。使用美术中简单的基本形状进行“重复”摆拍操作尝试,导入本课学习内容节节虫。
3、学习重复、探究结构
教师出示成品教具节节虫通过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节节虫的组成结构,深化节节虫制作的关键方法与技巧。通过提问与学生共同探究,除了“重复”以外,还能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节节虫。
4、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了解技法与制作过程
教师归纳总结节节虫制作的通用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可以使用生活中哪些物品来制作节节虫。并且根据不同媒材的特殊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制作方法。
5、游戏激励、深入学习
教师设置制作比赛的游戏方法,分组进行。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将本组所带材料使用剪、折、穿、贴、卷、系、等基本技能制作节节虫。
6、教师演示解决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和技法要点,解决技法难点
7、观察思考、简单装饰
使学生学会装饰方法,感受到装饰为节节虫增添了美感。
8、分组进行艺术实践
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9、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感受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将制作突出的作品评选出来,请同学们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学生互相交流探讨自己的制作心得与经验,分享制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延伸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制作节节虫。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音乐节奏简谱,邀请同学进行试做。
师:这是一份很简单的音乐节奏简谱,谁来试着做一做。
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引出本课关键词“重复”。(使用文字图示出示重复一词)解释“重复”的概念,我们把这样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排列叫重复。生活中,这样的重复排列有很多。并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中重复带来的美的感受。播放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
师:在美术中这种“重复”会给人带来另一种不同的美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节虫》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节节虫》
学习重复、探究结构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基本图形并提问:请使用这些基本图形将你们刚才听到音乐中重复的节奏摆一摆。留有时间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师:你怎么样来用形状表现重复中的变化呢?学习“变化”的概念,并理解变化在制作节节虫中的作用(图示出示变化一词)。学生思考分析,如何将变化运用到节节虫的制作中去,并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将“变化”转化为节节虫的制作方法(横排中加竖排、不同穿插排)
教师出示节节虫的示范作品并提问:我是怎样在重复中进行变化的?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节节虫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问题:头、身体、尾巴。
(三)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了解技法与制作过程
教师将上一环节总结出来的制作方法和节节虫的组成部分使用图示文字展示到黑板。进一步引导探究提问:你们看看我制作的节节虫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废旧物品可以重复排列来制作节节虫呢?
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多种媒材。
(四)游戏激励、深入学习
教师组织游戏,邀请两位同学现场示范使用重复和变化制作节节虫。比一比,看谁做的棒。
师: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你有更好的想法吗?
师:你今天带了哪些材料?哪些适合设计制作身体是重复排列并且有变化的节节虫?(学生小组讨论并挑出适合的材料,说说准备运用哪些材料设计制作节节虫身体。)
师:你们准备怎么进行制作呢?教师演示特殊材料的制作方法,解决重难点,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初步掌握、剪、折、穿、贴、卷、系、等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和技法要点,解决技法难点。
观察思考、简单装饰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作品。提问:想一想,怎样装饰更美观呢?使学生学会装饰方法,感受到装饰为节节虫增添了美感。
(六)小组合作,艺术实践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请你运用收集的材料,制作一条身体具有重复又有变化特点、新颖漂亮的节节虫。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本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精美,是否新颖等方面进行介绍。思考重复和变化给你什么样的美感?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感受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制作节节虫?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
板书设计
节节虫
文字图示 文字图示
示范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