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08:32: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0张PPT)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囊莹映雪
导入新课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导入新课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好读书不求甚解
导入新课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走近作者
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是就一定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常见的反驳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无论是驳论据还是驳论证,都是为了驳论点。
文学常识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是:
竖靶子——批靶子——摆观点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
相关介绍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分析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整体感知
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盲目地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叫做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这正是本文关键之所在。
精读细研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进一步证明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论

“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1、虚心
2、读活
3、多读
4、勤读
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几 种 读 书 方 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 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春》、《雄关赋》的语言美;《故乡的榕树》的人情美等。
助 读 法
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的精美的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一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文等。
摘读法、圈点法
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划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
寻 读 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位。
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过去老师上课经常教。带有研究性质。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如何的?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意
举例证
结上文
(递进结构)

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
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1. 运用引证法。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运用例证法。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3. 运用对比论证。
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4. 破立结合。
本文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不求甚解》是新闻工作者马南邨写的一篇驳论文。他针对“不求甚解”一词?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然后列举陶渊明、普列汉诺夫、诸葛亮等人读书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又觉耳目一新。

点拨:相同点: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说说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对比阅读
不同点:(1)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如夏日牡丹;《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如秋菊傲傲。
对比阅读
不求甚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举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驳论



板书设计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