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 ,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 ,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导入新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导入新课
13 短文两篇——谈读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能够把握文章观点,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2.能够品析文中的句子,了解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走近作者
论点
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
论证
道理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知识回顾
怡情( ) 练达( ) 聪颖( ) 滞碍( ) 狡黠( ) 诘难( )
吹毛求疵( ) 味同嚼蜡( )
藻饰( ) 寻章摘句( )
yí
liàn
yǐng
zhì
jiǎo xiá
jié
cī
jiáo
zǎo
zhāi
字词积累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诘难:诘问,为难。
狡黠:狡诈。
字词积累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字词积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请根据以上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倾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整体感知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 本层第一句指出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寻章摘句。
(2) 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用不同的方法来读。
(3) 读书、讨论、作文各有其作用。
整体感知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一些缺陷。
(1) 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例子,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2) 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 ——全凭观察得之)
精读细研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精读细研
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精读细研
读书的目的有哪些?从文中提取词语概括。
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精读细研
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3) 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倾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和精神上的缺陷。
精读细研
说理艺术
培根深谙说理的艺术,观点明确,论述明晰,语言精警,极富启发性。
1.观点明确。作者往往直接阐发自己的观点,然后做出分析论证,态度鲜明。
如谈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问题,提出“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谈到读书态度问题,作者用三个“不可”,明确指出读书不可抱持三种错误态度,均直截了当提出观点。
2.持论严谨。严谨的说理起于周详的思考,思考全面,认识深刻,说理就透辟、客观,更有说服力。
比如文章突出读书的价值和功用,但也辩证分析了不会读书可能带来的弊端,从正反两面申述,对事物一分为二看待,自然结论也会全面、完善。
再如谈及读书方法,提出“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紧跟着加了限制条件——“但只限于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论述严谨,避免受人指摘。
3.善用多种说理方法。文章多采用比喻、对比、举例子等说理方法,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通俗易懂;一方面增强文采,使语言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
如为了阐发“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的观点,以借助相宜的运动解除相应疾病作比,并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生动有趣,更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阐述了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其中有很多警句对我们很有启发,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
谈读书
正确目的
正确方法
重要作用
正面论述:三种目的
反面论述:三种倾向
重要作用:明智之士读书、用书
推敲细思
不同的书读法不同
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
塑造精神
弥补性格缺陷
要多读书
学会读书
课堂小结
对于本文中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将它们写下来。
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