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2 11: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映的历史时代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辽宋夏金时期 D.两宋时期
2.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3.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
A.冲击了唐朝统治 B.推翻了唐朝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4.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先后出现在( )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6.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唐王朝重视兴修水利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7.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难,又遇连年灾荒,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这次起义中,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军首领是( )
A.元昊 B.朱温 C.铁木真 D.黄巢
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平定了安史之乱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9.后晋成德军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
A.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 B.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C.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D.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统治
1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11.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杜甫悲痛的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当唐军得胜时,他又以狂胜的心情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从发动到平定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②唐玄宗逃往四川 ③李亨被拥立为敌
④攻占洛阳、潼关 ⑤763年被平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二、综合题
12.回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朝代年份总人口数(约)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4142万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4531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5292万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1699万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1576万
材料二 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越,国号大齐
——《旧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77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13.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如下活动,对唐朝的衰亡展开了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数据话衰落)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有人口37 140 000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有人口41 419 71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有人口52 919 712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有人口16 990 30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有人口15 762 432
请回答:
(1)从唐朝人口数据统计来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后人口急剧减少,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诗歌咏志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这首诗反映了该历史人物怎样的志向?在这一志向下,他采取了什么行动?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著作话更替)

内容简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
(3)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这一政权的建立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材料二 《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材料三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材料四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南宋)王应麟撰、章太炎重订《三字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军民顽强抵抗”的效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在起义中黄巢提出了哪一口号?
(4)材料四中的“梁灭之,国乃改”指什么?“五代”建立的地区在哪儿?
(5)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现象?
答案
1.B 2.D 3.A 4.B 5.C 6.C
7.D 8.D 9.C 10.D 11.C
12.(1)急剧减少。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3.(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人物:黄巢。志向:推翻唐朝的腐败统治。行动: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朱温。后梁建立,唐朝至此灭亡。 
(4)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4.(1)安史之乱。安史叛乱被平定。标志着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2)节度使(或方镇)。藩镇割据局面。中央权力衰微,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严重削弱了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3)875年,黄巢领导发动起义,后攻入洛阳、占领长安,建国号“大齐”。均平。
(4)907年,朱温建后梁,唐亡。中原地区。
(5)唐朝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