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检测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检测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2 08:1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4.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场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图片展,下列成就不适合出现在此展览中的是(  )

A.南京长江大桥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青藏公路
6.“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可见农业合作化(  )
A.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建立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7.1958年,全国动员了大约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由上海蔓延至全国的“一月风暴”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10.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1.导致如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  )
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
12.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下列对这部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某同学利用《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抗美援朝 B.社会主义改造
C.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14.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5.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16.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17.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见证新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材料一是哪一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这一法律文件在当时具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草案的报告》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名称是什么?这部宪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颁布该宪法的权力机构是什么?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