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八年级(上)美术第二课 《苍松翠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型类别:欣赏和评述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1.能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人文性特点;提高学生对传统山水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2.能够了解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内蕴精神和基本画法;
3.能够简单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法,尝试画树和丛树。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借助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懂得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和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山水作品。运用笔墨表现树木,把握用笔用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水小品数幅。
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宣纸、垫纸、盛水用具、调色盘、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安定学生情绪。 播放古典轻音乐 1分钟 )
1.幻灯片展示松、柏、柳实景图片。
师:这三张分别是什么树?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各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发言)
小结:不同的树有自己独特的外型和品格象征。
2幻灯片展示中国山水画简介文字:“山水画是中国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不同于外国的风景画,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灵魂。树和石则是山水画灵魂的载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水的灵魂载体之最重要的一种——以松柏等为代表的树的赏析和临习。
二,请你赏析。
1, 幻灯展示松、柏、柳国画图片(音乐)
师:请仔细观察,用一个人来形容此树此画(包括年龄,动态特点,精神风貌等)(生发言。)
总结:在画家笔下,树经过了艺术处理,树非树,树带上了人的品格,姿态和精神风貌。画树如人。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
2.幻灯片展示潘天寿的《松石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问:观察作品,从构图,笔墨,意境的角度去谈两者的不同,(生讨论发言),
3, 幻灯展示两位作者文字简介
问:同是画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风格差别?(生发言)
总结:画家的经历,性格是导致作品风格迥然的原因。画如其人。
4幻灯展示三幅作品,
师:由画及人。通过这三副作品的内容,笔墨,意境,来推测作者的性格和经历。(学生讨论发言)
5幻灯展示作者齐白石照片,学生简述齐白石生平。
教师总结:童趣,质朴,洒脱,大气,既是画也是人的特点。
三,技巧探讨
1,幻灯片展示文字:画树干的技法:没骨和双勾。
画树叶的技法:勾、点、泼墨、泼彩等
师:山水画发展到至今已十分成熟,有了很多固定的套路和技巧。如树干和树叶的画法前人有了很多的总结。回忆一下去年画梅时枝干的画法,找出幻灯片里树干是双勾和没骨作品。从课本第七页里分别找出相对应的技法的作品。(学生寻找回答。)。
2,幻灯展示以泼墨为主的及以点勾为主的作品两幅。
师:如果让你临摹作品以上两幅作品,你觉得该在用笔、用墨上注意什么?(生回答)
总结:不同的技法在蘸水多少,用墨浓淡,用笔干湿,行笔快慢上都有讲究,在临摹和创作时都要多分析,多注意。
四.课堂练习
1,幻灯展示文字:作业一,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表现技法,画一棵有姿态的树。
作业二,选择你喜欢的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画一丛树。
师:1,请思考什么样的树是有姿态的?教师摆身体姿态方便学生理解。
2,一丛树的组合应该注意什么?请学生上来把5棵树按你认为较好的方式排列。
总结:画一棵树应注意干枝叶的整体姿态的美感。多棵树应注意树的构图、穿插、虚实的组合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示范和指导,及时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音乐)
3.将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展示。并将作品和学生的个性联系起来。
五.课后拓展
师:小组收集以下资料,下节课展示。
1,中国山水的简单历史和分类
2,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一位。
3,中国传世山水名作一件。
4,中国著名的山水诗一首。
六,课堂小结,结束课程,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