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舞曲》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世界多元优秀音乐文化,感受其中不同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本课教材就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赏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知识难度加深了,所以更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单纯的音乐训练转变成音乐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主,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注重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延伸与扩展。《马刀舞曲》选自舞剧《加雅涅》,是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彪悍粗犷的性格,是一首激烈昂扬,独具风格的乐曲。其富有激情的快节奏音乐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乐曲采用了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课堂活动参与率较高。在音乐欣赏方面,具备听辨音乐作品情绪、速度、风格的感知力和情感反应能力,但对于优秀音乐作品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音乐作品与音乐表现设计方面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通过学习,力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所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轻便键盘乐器手风琴,了解并能分辨手风琴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
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主题,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即兴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同场景,从而产生一定的联想,使其中的多数人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音乐爱好者。
教学重难点:
1.熟悉A段旋律,哼唱B段旋律,感受两段主题在情绪速度上的不同,
2.深入挖掘乐曲内涵,感受乐器、段落、速度、力度在作品中的运用。
五、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中,穿针引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领学生深入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了激趣发、对比法、小组竞赛等尽可能多的形式,通过听觉参与、视觉参与、模唱旋律、图谱参与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通过分段聆听,辅助以声势律动和肢体动作,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认知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六、教具准备
手风琴 演奏的相关视频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新的乐器朋友,它是谁呢?我暂时不能说,让我们通过下面播放的这段音乐来猜猜看,这个乐器是什么?
2、播放音乐,学生听辨
(设计意图: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导入开门见山,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同学们了解手风琴吗?
实物展示:简单介绍手风琴的构造
由键盘(右手演奏)——风箱——贝司(左手伴奏)三部分
让学生上来摸一摸、弹一弹、拉一拉
老师稍做展示(连奏 断奏 刮奏 等等)
你觉得手风琴适合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或者情绪、风格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拉近学生和手风琴的距离,通过学生亲自上来弹一弹,摸一摸,让学生初步感知手风琴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演奏一首不同风格的手风琴独奏曲,请同学们来听。
1. 老师手风琴示范,
2. 分小组讨论 乐曲展现的音乐形象,速度,大致分几个段落
3. 同学回答
4. 根据学生的反馈,自然地引出这首乐曲的作者。前苏联作曲家、指挥家哈恰图良。感受亚美尼亚民间音调的风格和的音乐所展现奔放、粗犷的情绪。
5. 分段欣赏
(1)引子
引导学生感受前四小节的速度、节奏是怎样的,为全曲奠定了基调
(2)第一部分
①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A主题在情绪上、速度上的特点,并感受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②学生用语言叙述,老师归纳出快速尖锐的小二度音程和不协和和声而产生的奔放、粗犷的情绪。
③老师板书
④出示A主题曲谱,学生第一遍哼唱,速度可以放慢一倍。
⑤老师强调谱面上的重音记号,连续的八分音符,前十六节奏型
⑥学生回原速哼唱第二遍
⑦熟悉之后,再听A主题出现了几遍,有什么不同
⑧老师用手风琴断奏演奏第一部分,
部分学生可选择双响筒打节奏
部分学生可以设计肢体动作。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示听到的不同主题的音乐,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模拟铁蹄战士挥舞大刀勇往直前的雄姿。
部分学生画图型表现旋律线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自主选择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的记忆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3)第二部分
①聆听乐曲B主题,对比A主题,这段音乐从速度、节奏、情绪上都有哪些变化
②出示B主题曲谱,学生哼唱
③观察谱面上的连音线,老师连奏B主题,
④学生哼唱,感受四三拍舞曲的特点
(4)第三部分
①音乐继续,B主题过后,后面的旋律,似曾相识,让学生归纳出这是A段的再现
②注意听结尾处,听辨旋律的走向
③和弦上行下行交替出现,快速、干净、利索的收尾
④总结归纳出这首《马刀舞曲》是一首三段体A+B+A’三段体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使学生对作品相关的常识、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主题和它的发展变化、曲式结构等有简单了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的记忆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7.老师完整演奏一遍《马刀舞曲》,学生随音乐自由表现,再次感受手风琴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听觉参与、视觉参与、模唱旋律、图谱参与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通过分段聆听,辅助以声势律动和肢体动作,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认知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三、拓展环节
经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这首乐曲的特点比较熟悉了。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运用哪些形式来更好的表现这首《马刀舞曲》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设计表现形式,分组表演
手鼓组:紧跟乐曲节拍,打出A段B段的伴奏型
串铃组:在前奏间奏出现的地方,模仿战马铃铛的声音
双响筒组:根据乐段不同打节拍
舞蹈组:设计舞蹈动作
互评讨论,提出可以改进提高的意见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今日所学成果。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欣赏了《马刀舞曲》,了解了手风琴的表现力。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也欢迎喜欢手风琴的同学课余时间找老师一起来深入学习演奏技巧。最后用一首手风琴曲《贝加尔湖畔》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
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这是一节欣赏课,我把“感受与鉴赏”放在了首位。充分的聆听是上好本课,扎实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教学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听,有“分析”地听,有“体验”地听,有“拓展”地听。每一次的听,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感受、去思考、去参与、去比较、去延伸……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重难点突破方法得当。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给学生设计创作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语言评价也是更多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老师的手风琴现场展示,也零距离的使学生们感受到轻便乐器的魅力,现场的感染力强大,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使音乐课“活”起来。课件的制作美观、实用。体现了教学意图,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思路,便于学生理解、巩固。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偏小,有些教学环节,比如在学唱A主题的时候,学生分组参与表现作品时,想法比较单一,老师还不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创编。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之教师的引导,这方面的能力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