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案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多花第二课的内容。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ABA结构。第一乐段是一个较长的引子,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飞哥的旋律,把人们引入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景色之中。第二乐段第二主题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特点的场面,描绘了苗族人民欢歌载舞的生活场景。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前后呼应,再次重现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教学内容: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初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弦乐器小提琴。
3、体验乐曲的情绪特点并能随着音乐动一动。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速度,情绪和旋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沙锤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56个)2、欣赏少数民族图片,猜猜是哪个少数民族?
3、跟着老师学习苗族舞蹈动作。
4、简介苗族。
5、《苗岭的早晨》介绍。
6、简介小提琴。
二、新授
1、整体感受音乐,为乐曲划分段落。
2、播放一部分
音乐的速度和感觉是怎么样的?音乐中小提琴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速度慢,旋律自由舒展,音乐安静,晨雾散开了。。。)板书
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小鸟鸣唱的感觉,乐曲用小鸟的叫声衬托苗寨的安静。
3、播放第二部分
和第一部分音乐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速度怎么样?
用苗族舞蹈动作,沙锤打节奏,播放小提琴低音区同学加上小提琴拉奏动作,表现音乐的欢快。
4、播放第三部分
和前面哪个乐段有关联,有相似的地方?(和第一乐段旋律相似,是第一乐段的一个再现。)
音乐渐渐飘远了,是音乐的一个结束。也叫尾声,从而讲到开始的叫引子。
三、拓展
播放飞哥(歌唱美丽的家乡)
歌曲和《苗岭的早晨》哪段相似?
这就是我们苗族音乐的一个特点,它有一个名字叫飞哥。
简介飞歌。
跟着哼唱旋律,感受飞歌的旋律.
四、整体表现音乐.
加上律动。
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我学会了用沙锤打节奏,我认识了乐器小提琴,我学会了苗族的舞蹈动作。。。。。。。。
六、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七、板书
苗岭的早晨
第一段(引子):速度 慢 安静 自由 优美
第二段: 速度 快 欢快 热闹
第三段(尾声):速度 慢 第一段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