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江南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江南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2 10: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南好》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科目:音乐
执教者:吴秀彬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曲《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感受乐曲优美而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能够分辨民乐合奏曲《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能够选择民乐合奏曲《江南好》中的合适音乐片段为杜牧《江南春》配乐朗诵。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感受乐曲优美而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教学难点:分辨民乐合奏曲《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教具准备:钢琴、希沃白板、手机、卡片、竹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吧?
答:是的。
问:那江南去过吗?
答:……
师介绍: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的称为南方,按省份划分,它主要包括安徽、江苏、浙江、湖南,这些地方都属于我们的江南地区,江南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我们中国最富裕的地区。
安徽、江苏、浙江、
(设计意图:谈话式导入,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给课堂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二、欣赏《江南好》
师:现在,让我们随着一段悠扬的音乐联想一下江南的美景。
1.聆听引子部分
问:听完刚才这段音乐,你们联想到江南的什么风景呢?
答: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阵阵、山清水秀……
问:是啊,江南的风景美如画,接下来就跟老师一起欣赏这首民乐合奏曲——《江南好》。
问:那它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音乐)
答:……
问:来,我们揭晓正确答案——竹笛。(师介绍竹笛,小结:这首乐曲是由竹笛中的梆笛所吹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引子部分,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江南,不但欣赏了江南的美景,而且还了解了主奏乐器“竹笛”的相关知识。)
2.聆听第一部分
问:是的,听,这悠扬的笛声仿佛让你们看到了江南的什么风景?
答: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问: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答:乐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
问:是的,这部分音乐的速度:中速、稍慢,它的情绪是怎么样?
答:优美。
师:这就是《江南好》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音乐。
3.聆听第二部分
问:那第二部分音乐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
(教师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仔细听第二部分。)
答:……
师:是的,仿佛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荷花,人们划着小船欣赏美景,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呢。
问:所以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是?速度是?
答: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快的。
问:如此欢快的音乐,你们看,它是由三段旋律构成,这三段旋律都是几拍子?
答:四二拍子。
师:那我们复习一下表示四二拍强弱规律的一些声势动作。
⑴聆听第一段音乐
师:现在跟老师的琴声用“LA”哼唱第一段旋律。
师:来,我们听听这段音乐,首先慢起,然后渐快。(播放音乐)
师:现在随音乐用“LA”轻声哼唱一遍。
⑵聆听第二段音乐
师:接着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子。
⑶聆听第三段音乐
师:再来听听第三段音乐。
问:这段音乐它的情绪显得更加?
答:热闹、激烈。
师:是的,现在带上你们喜欢的表示四二拍强弱规律的声势动作,随着这段音乐拍一拍。
4.再次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问:听听这三段音乐出现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答:……
师:顺序是1 2 1 3。
(设计意图:这样分部分、分段落的聆听乐曲,显得课堂教学层层递进;听中动,动中听,把“枯燥”的聆听音乐变为快乐的聆听,并享受了音乐带来的美。)
课堂拓展
1.完整欣赏《江南好》
问:江南的风景美啊,现在我们如果以《江南好》这首乐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那乐曲中这两个部分,哪一部分的音乐更适合为这首古诗《江南春》配乐诗朗诵?好,我们来完整的聆听乐曲《江南好》。(播放音乐)
答:第一部分。
问:为什么?
答:……
2.配乐诗朗诵
师:请同学们随着第一部分音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设计意图:配乐诗朗诵这环节,不但让学生完整欣赏、巩固了整首音乐,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3.课堂小结
①小结: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上的内容,我们欣赏了一首乐曲,曲目叫做?它是由竹笛中的哪一种笛子吹奏?乐曲的由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二部分有几段旋律构成?江南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诗人和画家都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去收集一些,下节课带进来,我们一起分享。
②师生再见。
板书: 《江南好》
竹笛
梆笛 曲笛
F G A C D E
引子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优美 欢快
中速、稍慢 快的
1 2 3
出现的顺序:1 2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