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12: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二)
计划课时2课时
内容及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林黛玉进贾府》指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回,其核心是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贾府这一特定环境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微型小说,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
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二)目标解析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三、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于主要人物的分析把握不全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篇幅较长学生不能整体把握文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其中的关键是把握本文的中心事件。
教学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主要人物有清晰的认知。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 自学
问题1: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明确】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问题2: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问题3: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问题4: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第二部分 互学导学
问题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明确】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细心、多虑、自尊。比如: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一改了过来”。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 问题二: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问题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不同?
【明确】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分,又能看出泼辣的性格。 问题2:从肖像能看出王熙凤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差人打扫房间。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六、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分 检学
目标检测
1.下面选项中的词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赦造 斟茶 疯疯癫癫 翡翠
B.嫡亲 膏梁 轩昂壮丽 宽慰
C.癞头 泼辣 蘖根祸胎 手帕
D.甬路 拂尘 放诞无礼 皮囊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____。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降温,不是____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____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
配餐作业
A组题
3.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下面对眼睛的描写,依次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A.①黛玉 ②惜春 ③探春
B.①宝玉 ②黛玉 ③探春
C.①宝玉 ②黛玉 ③凤姐
D.①黛玉 ②惜春 ③凤姐
4.下列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当日没有见到两个舅舅。贾赦推托身体有恙,不方便见黛玉;而贾政则由于公务繁忙,所以也未见黛玉。
B.“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贾惜春的判词,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年龄最小的女性。
C.宝玉生日,大家做“占花名”游戏。宝钗掣出一支牡丹花签,题着“艳冠群芳”,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掣出一支芙蓉花签,题着“风露清愁”,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D.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爱慕柳湘莲。贾琏为媒,湘莲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来,湘莲索剑退亲,尤三姐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以表清白,湘莲后悔不迭,他也抽出宝剑自刎殉情。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中式婚房回归古典东方之美,一对新人说:“我们不追求家具的雕梁画栋,无需过多装饰,只求简单,古色古香。”
B.肃穆的气氛,庄重的举动。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敛声屏气,用一分钟的默哀,向逝世的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送上最真诚的缅怀。
C.如果说南京有过繁华,那么秦淮河边的洪武路会告诉你多少纨绔膏粱的一掷千金、纸醉金迷,多少士大夫的理想,随着末世国都一点点丧尽。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B组题
6.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敕造(chì) 阜盛(fǔ) 规矩(ju) 戏谑(nuè)
B.忖度(cǔn) 两靥 (yè) 钗钏(chuàn) 作揖(zuò)
C.怯弱(què) 纳罕(hǎn) 盥沐(guàn) 宫绦(tāo)
D.憨顽(hān) 惫懒(bèi) 錾银(zhàn) 放诞(dàn)
7.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七个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头上________着金丝八宝攒珠髻,________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________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________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________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________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________翡翠撒花洋绉裙。
A.绾 戴 带 系 穿 着 罩
B.系 绾 带 罩 穿 戴 着
C.绾 系 带 罩 穿 戴 着
D.戴 绾 带 系 穿 罩 着
8.下段文字中画线句子中应重读的词语依次是(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①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②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③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④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A.①这样 ②才算 ③外 ④嫡
B.①真 ②今儿 ③外 ④嫡
C.①这样 ②今儿 ③竟不 ④竟是
D.①真 ②才算 ③竟不 ④竟是
9.贾府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课文用不少笔墨描写这个环境,揭示贾府的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特殊的社会地位。下列环境的描写,不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 )
A.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B.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D.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10.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屏蔽 屏风 屏除 敛声屏气
B.度量 尺度 忖度 度德量力
C.勾当 勾结 勾画 勾心斗角
D.挑拨 挑逗 挑唆 挑灯夜战
1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王熙凤出生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作男孩子教养,因此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
B.曹雪芹对林黛玉是同情的,他赋予了黛玉超越的口才、诗才以及灵性,使黛玉担起了讽刺世俗的任务。
C.《红楼梦》中的故事之所以撼动人心,经历几个世纪而不衰的原因,是其中蕴含着太多感动人心的悲剧。
D.史湘云在人生观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因而吟着黛玉式意境清高的诗,又说着宝钗式世故庸俗的话。
C组题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   。   。   ,   ,   。   。
①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
②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几千年来龙往往成为中国奴隶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
③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和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
④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⑤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
⑥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④③②①⑥
1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14.《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脂砚斋批语四句: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②自然顺写一笔。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④傍见一笔,更妙。
(1)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是:
(2)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是:
(3)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是:
(4)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是: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赦造”应为“敕造”;B项“膏梁”应为“膏粱”;C项“蘖根”应为“孽根”。
2.C【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C【解析】根据小说中的人物个性,推断对人物肖像描写的特点。
4.C【解析】A项,贾政是斋戒去了。B项,正册中年龄最小的是巧姐。D项,柳湘莲没有自刎殉情,而是出家当道士去了。
5.C【解析】A项,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句中用于家具,使用对象错误。B项,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畏惧、小心的样子。不合语境,语境表达的意思是安静、沉默。C项,纨绔膏粱: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符合语境。D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不合语境。
6.B【解析】A项中“阜”读fù,“谑”读xuè;C项中“怯”读qiè;D项中“錾”读zàn。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描写王熙凤衣着的一系列动词,每个动词都与相应的衣服或饰物相匹配,可谓相得益彰。
8.B【解析】既恭维了黛玉,又要讨贾母欢心,还顺便夸赞了在场的贾氏三姐妹,这几个词就必须重读。
9.C【解析】C项,只突出贾府的富贵,并没有揭示富贵的来源和地位。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多音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屏蔽”“屏风”中的“屏”读píng,其余读bǐng;B项,“度量”“尺度”中的“度”读dù,其余读duó;C项,“勾当”中的“勾”读gòu,其余读gōu;D.都读tiǎo。
11.D【解析】A项,成分赘余,删除“由于”;B项,搭配不当,把“超越”改为“卓越”,将“使”改为“让”;C项,句式杂糅,“之所以”和“的原因”只能保留一处,“是其中”应改为“是因其中”。
12.B【解析】④放在开头,紧承前文,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解说;⑤③②①⑥从一个角度解说中国传统龙文化:③②两句说原因,①⑥句说结果;②句有“更重要的”,紧承③句;⑥句有“总之”,紧承①句。
13.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根据后文“众人不解”可知,刘姥姥肯定说了什么不合逻辑的话,结合刘姥姥自己的解释“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众人笑了”可知,强调鸟会说话了,句子的主语是鸟儿,然后根据逻辑关系,判断“俊了”在“会说话”前面,故判断C项符合语境。
14.“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 “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15.(1)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2)黛玉也哭个不住。
(3)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4)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