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蜀道难》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蜀道难》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12: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蜀道难
计划课时:3课时(新课讲解2课时+练习讲解1课时)

内容及解析
本课教学内容《蜀道难》指的是李白的诗,其核心是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它的关键是要学习本诗特别的写作手法,学生已经学过李白的作品,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深入探究,是本学期的重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理解本诗。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品读鉴赏,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目标解析
1.诵读感知,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体会浪漫主义风格雄健、夸张的特点。
2.品读鉴赏,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通过阅读领悟诗歌主旨。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课内遇到的问题是不能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正确分析诗中意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指出诗中意象的意义,其中的关键是通过朗读领悟。
四、教学条件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童声版的《望庐山瀑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回忆,进入学习诗歌的氛围。
导入语:李白的诗歌传承千载,我们的童年、少年都伴随着李白的诗歌,名山大川给了漫游祖国的李白创作灵感,让他写出了很多奇文,今天我们一块学习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代表性的诗歌《蜀道难》。
第一部分 自学
问题1 :这首诗歌是怎样的风格?
【明确】雄浑、豪放
问题2:你认为最能表现蜀道之“难”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提问:这三句是诗歌的主旨,贯穿着全文。分别是从那几个角度表现蜀道之难的?
明确: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是从写出了蜀道的高峻。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害怕的感情,写出蜀道的险。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沉的慨叹意,感叹蜀道的战祸之烈。
说明: 通过对这三句主旨句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问题3:蜀地真的这样的奇崛险峻吗?
【明确】通过名家的评论引出《蜀道难》在艺术上的成就之高“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奇绝,自不待言。”(《唐诗品汇》)“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 世奇文也。”(《增订唐诗摘抄》)
分 互学导学
问题一: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作者运用怎样神奇的笔墨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李白的写作特点。
【师生活动】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学生展示,老师点拨。
问题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问题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问题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唐·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意象:子规又叫杜鹃,是蜀地王杜宇的魂魄所化。啼叫凄切。
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瑰丽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把古老蜀道写的高俊逶迤峥嵘摄人心魄,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诗仙的才情,过渡:那么激情的文字背后有什么丰富的思想?“李白《蜀道难》之作,……歌蜀地山川,即事成篇,别无他意。(顾炎武《日知录》)
问题二:你认为李白借蜀道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诗歌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师生活动】朗读诗歌,读出精彩,配乐朗诵,学生自告奋勇,诵读渐入佳境。
【明确】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第三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第四种:劝朋友早回家,不要入蜀。
补充: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六、课堂小结:
送别友人,蜀地崎岖难走;皇帝不重用,权臣排挤,赐金放还;仕途艰难,国家时局危急,这一切都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是仕途艰难的李白仍然不忘关心国事,赞美大好河山,把蜀道写的壮美、峥嵘、逶迤,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外表行为洒脱不羁实则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李白,齐读余光中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盛唐的诗魂,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你的酒明亮了盛唐的月,你的诗绽放了盛唐的花。”
分 检学
七、目标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阻挡
B.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的样子
C.危乎高哉 危:危险
D.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八、配餐作业
A.组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
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无数壮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栈道的出现,这悲壮的来历让人难忘。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B组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6.分析一下颔联中“起”“生”两词的表达效果。
7.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请分析一下“笼”字表现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蜀道难
阴铿①
王尊②奉汉朝,灵关③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④,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注]①阴铿:南朝梁陈间诗人。字子坚,武威姑藏(今甘肃)人。长于五言诗,以描写山水著称。②王尊:汉朝涿郡人,字子赣。③灵关:剑阁附近灵官峡。④九折路:即今四川荥经县西邛郲山,山路险阻回曲,须九折乃得上,故名九折路。
8.这首诗的哪几句描写了蜀道的艰险难行?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9.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C组题
10.请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使之与第一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只填序号)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地锤炼,用心推敲修改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③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则味同嚼蜡
④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⑤但是写成之后
⑥叫人读了兴味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11.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处:                                    
第____处:                                    
第____处:                                    
12.参照下面的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1.C【解析】危:高。
2.D【解析】①与④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与③都是助词“的”。
3.B【解析】然后:这样以后。
4.C【解析】名词作动词,冲击。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6.“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7.(1)“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2)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8.这首诗的第三至六句描写了蜀道之艰难,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三、四两句正面描写了高高的岷山上终年积雪不化,阴森的栈道多次被战火烧毁的景象。五、六两句从侧面写蜀道的艰险,用车轮在回转曲折的山路上被摧毁、车骑在七星桥上受阻,来反衬蜀道艰险难行。
9.这首诗的结尾两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藐视之情。
10.③⑥④①⑤②
11.①“艰辛”改为“艰险”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删去“具备” 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
12.示例1: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示例2: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