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2 10: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通过这三个实验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不同物质的混合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教学目标】
1、小苏打与白醋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3、学会从观察发现中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学习探究,分析解决一些问题,生成并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同时带着一些尚未解决和实验探究中产生的新的问题,继续进行不断的科学探索。
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准备】
课件、蜡烛、醒酒器、火柴、小苏打、白醋、毛玻璃片、集气瓶、培养皿、小棍、烧杯等。
分组材料:毛玻璃片、集气瓶、培养皿、白醋、小苏打、火柴、小棍、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科学坐姿)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表演魔术,提出问题:为什么二十个蜡烛瞬间熄灭?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学生:发表想法。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二、新授。
1、说一说: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物质小苏打和白醋,他们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同学们要完成一项观察任务。
出示观察要求:
(1)观察时用看,闻,摸的方法,不要用尝的方法。
(2)细心观察,组内交流,并作好记录。
(3)学生实验。
(4)小组汇报、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观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请根据实验材料自己设计一个实验。
(1)组内讨论并设计实验。
(2)小组汇报并确定方案。
(3)教师出示注意事项。
(4)小组实验,汇报交流。
观察到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

“嗤嗤”声

瓶壁变凉
4、这么多现象中最显著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交流:产生大量的气体。
设计意图:引出探究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过程。
5、猜想产生了什么气体?
(1)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学生猜测)
(2)刚才有位同学猜测它可能是二氧化碳,那你知道二氧化碳这气体具有什么特征吗?(学生交流)
(3)师出示小资料:二氧化碳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对二氧化碳气体,并不是很了解。这里给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6、实验验证。
(1)如果是二氧化碳气体,我们还需要验证什么呢??怎么验证二氧化碳的第一个特征:不支持燃烧,学生说
(2)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一:将燃烧的细木条伸入玻璃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注意不要把火柴扔进瓶子里)
(3)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5)验证二氧化碳的第二个特征:比空气重。
回忆老师变魔术环节,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熄灭了,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种气体比空气重)
7、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这种气体有哪些特点呢?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8、这些特点都符合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那我们能确定它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吗?
不能,因为我们做的实验次数太少,证据不充分,其它稀有气体也具有这几个特征。不过,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9、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发现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瓶子里的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原来的白醋吗?怎么验证它不是原来的白醋?它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它们的这种变化属于……???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严谨。
三、拓展延伸
延伸: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发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回家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
设计意图:知道生活中哪里?有二氧化碳气体,学以致用。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