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教学设计
红岩乡小学 执教人:唐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转化的方法由旧知获取新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观念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传递知识间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让学生学会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具: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
学具:8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沙土、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锥的特点?谁来说说?(课件2)!
2、孩子们,你会计算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
3、想知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吗?(出示课件3)
二、探究新知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2页例2。
1、让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思考例题中的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谁来猜想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师:好,现在让我们利用学具来验证一下自己猜想,请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比比哪组实验最准确?
(二)实验操作获取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播放研究为研究圆锥体积的相关视频,为研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作铺垫。(课件4)
2、让学生做实验验证猜想
(利用已准备的学具研究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间关系。)
⑴学生做实验(教师:提示学具的圆锥圆柱是等底等高,每次将水要装满。)
⑵学生实验后各自总结出实验得出的成果。
⑶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成果。
⑷分组汇报结果。
⑸学生评价学生代表的汇报成果。
⑹教师总结学生汇报的结果。
3、让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认真探讨,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实验的?
生:我用圆柱装满沙把它倒入圆锥中,刚好倒了3杯。
生:我用圆锥装三次沙,刚好装满这个圆柱。
师: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生:说明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体积的三分之一。
4、师:(课件5)演示学生上述实验学生一起归纳,教师小结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V=SH,那么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应怎样计算?点击(课件6)
5.生: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1/3SH,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
6、计算圆锥体积需要知道那些条件呢?出示(课件6)
三、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出示课件(7-10)。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五、板书:
圆锥体积
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教学反思:
在“动”中实践获新知。我认为几何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体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材在编排这一知识块的时候,就已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性操作。教学时,教者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试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在“动”中求发展,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验方法,当学生由于受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影响,思维受阻时,教者向学生提议:用桌上学具来验证。同时推荐一些实验用品:水或沙、尺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选择并设置疑问: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获得了知识的结果,而且经历了知识面发展、发生的过程,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