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比例尺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比例尺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2 09: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二 单元第 1课时 备课教师:
课题
比例的认识
课 型
新授课
教材
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如比的意义、化简比、求比值等)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是后续学习“解比例”“比例尺”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
难点
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预习
题纲
1.看书P16页上的图片,哪两张图片像?你是怎么想的?(写出相等的比)
2.什么叫做比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3.比例有几种书写形式?
4.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课 堂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补充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的认识”,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大家回想一下,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说一说)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比有关的知识——比例。
3.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出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观察与思考,探究比例的意义。
1.观察P16页的主题图,提出问题:
(1)图中的哪张照片与图A像?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在合作小组中汇报,预习提纲的1、2题)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如下方法:(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选择性板书:
a.图B与图A像,因为图A与图B长的比是6:3,比值是2。
图A与图B宽的比是4:2,比值是2。比值相等,所以图B与图A像。
b.图A长与宽的比是6:4,最简比是3:2,图D长与宽的比是12:8,化简比是3:2,所以图D与图A也像。
(3)师小结;比值相等,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可以写6:3=4:2,6:4=12:8
2、认一认。
(1)师:像6:3=4:2,6:4=12:8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追问:①比例与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②怎样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怎样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3) 请你说出比例 12:6=8:4 的内项和外项。
(4)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么比例 12:6=8:4 还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呢?
板书: =
练习:把6:4=3:2写成分数形式是
三、应用知识,提升能力
1.出示P16页下面的内容和表格。
(1)自己先写出比例,再与同伴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全班交流,并指出各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
2.下面哪组中的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8:12和6:10
(2):和: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四、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有哪些?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P17页练一练第1、2题。
2.选做题:写出比值都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切入点,加深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联系以前的学习知识,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探究比例的意义,加深学生应用知识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独立尝试写出比例,让学生再次经历写比、化简比或求比值、发现两个比相等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