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10: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导入新课


课文节选的是
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全剧分为五幕
导入新课
17 屈原(节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主要作品: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走近作者

创作于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到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
屈原(节选)
背景资料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相关介绍
戏剧是什么?
是一门集舞台、语言、音乐、肢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西方:戏剧就是话剧(起源于希腊)
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





相关介绍





戏剧文学的特点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要适合舞台表演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要尖锐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对话、独白、旁白)
舞台说明(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相关介绍





戏剧的种类
根据内容性质 分为:悲剧 喜剧 正剧
根据表现手段 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
根据结构形式 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根据演出场合 分为:舞台剧、街头剧、广播剧、电视剧
根据作品反映的时代 分为:现代剧、历史剧
相关介绍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不同的种类。
如《雷雨》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悲剧
根据艺术形式——话剧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
根据演出场合——舞台剧
根据所反映的时代——现代剧





相关介绍
悲剧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如: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 的普罗米修斯》
郭沫若的《屈原》
关汉卿的《窦娥冤》





相关介绍
喜剧

讽刺或者嘲笑丑恶的落后的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
如:法国莫里哀的《吝啬鬼》
俄国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相关介绍
正剧

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
一般是先悲后喜,最后反面人物终于受到惩罚,正面人物终于获得胜利。
如: 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郭沫若的《蔡文姬》
老舍的《龙须沟》





相关介绍
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被屈含冤,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作有关风雷电的颂歌。
整体感知
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结尾):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整体感知
把第二部分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第二部分开头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束):借怒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细节探究
屈原为什么呼唤大风?


在“暗无天日”的时候,面对“比铁还沉重”的黑暗,屈原对祖国的命运担忧,因此,他呼呼大风,热切盼望咆哮的风改变这沉重黑暗的现状。
屈原说的“一切”和“他们”又是提什么呢?
屈原借自然界中“沉睡”、“死了”、“黑暗”的东西象征楚国那些醉生梦死,邪恶卖国的统治者。
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你收
到了吗?
★罪人怎样处置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惊异)什么?
咄咄逼人的气势
急于害死屈原

写靳尚害死屈原怕城里的人“愤愤不平”,怕“引起关东诸国的非难”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


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精神品质之令人敬重




































































































剧中郑詹尹不情愿杀害屈原,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认识?
迟疑地
他内心的不情愿
鞠躬


从侧面表现出屈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引出屈原的独白,并把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欲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南后、靳尚、郑詹尹有怎样的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邪恶、阴暗、卖国。他们邪恶,残害忠良,他们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阴暗,害怕阳光与人民:南后下的是密令,靳尚是“蒙面、诡谲地登场”,郑詹尹更是怕“惹出乱子”,战战兢兢。他们卖国,他们痴想商於六百里土地,统统成了张仪的应声虫。
郭沫若说过,“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南后、靳尚、郑詹尹这帮魑魅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象征。

南后狠毒,用靳尚的话说:“南后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明天便把你一起处死。”靳尚阴险,他不但催逼郑詹尹毒杀屈原,而且亲自设出劝诱屈原的诡计。郑詹尹伪善。他是这一场中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开始对毒杀屈原有疑问,只是怕“惹出乱子”,怕毁了他的庙宇。他再三劝诱屈原喝下毒酒,甚至假惺惺地咒骂自己的女儿郑袖。他做坏事又胆怯,诱哄屈原又心虚地问“该不会疑心酒里有毒吧”。他最后被卫士甲用正义之剑刺杀正是罪有应得。
郑詹尹先对害死屈原持有疑问,后来又对屈原表示了很多同情,对这些应当怎么看呢?
文章主体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什么?指斥了什么?
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借指斥神鬼来谴责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象征人民群众;
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
没有人的小岛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写作特色
1.运用象征手法。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极为充
分、普遍,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
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文中所有的事物
都被人格化了,它们有感情、有思维,化抽
象为具体,风雷闪电,江河湖海,上天神灵,
都成了某种感情倾向的化身。
2.想象瑰丽奇特。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
展开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让
屈原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风雷电融为
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使历史中的屈
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彩夺目。全
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浪漫
主义激情。
这篇课文是《屈原》历史剧剧本的节选。节选部分大段的独白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的语言和雷霆万钧般的启示,塑造了屈原追求光明、横扫一切黑暗邪恶的光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主旨探究
屈 原(节选)

风!你咆哮吧
雷!你轰隆地响吧
电!你这最犀利的剑
光明,你就是火
东皇一云中君
土偶木梗太阳神
大少司命湘夫人

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

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
课堂小结




































































































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尝试与小组进行表演。

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