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10: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新课导入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
新课导入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新课导入
20 曹刿论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能够疏通文义,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理清行文思路。
2.能够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担当。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本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走近作者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莒jǔ国


长勺
(齐桓公)




小白


背景链接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 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文体常识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文体常识

【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文体常识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文学研究影响很大。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文体常识
第一部分(第1段):
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简要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鲁庄公被迫出战的打算。
写乡人劝阻曹刿,曹刿解释说明。
通过三问三答,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即取信于民。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第2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记述曹刿指挥鲁军取得战斗的胜利。(追击)
交代地点和参战人。(参战)
记述曹刿和鲁庄公的不同看法,以及曹刿一举取胜的战况。(反攻)
整体感知
曹刿向鲁庄公进行解释说明,先总说,指出士卒的勇气在战斗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然后照用第2段中两次“未可”和两次“可矣”,分两层论述“未可”和“可矣”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整体感知
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1)论战前准备:
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论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视探望——遂逐
(3)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曹刿论战
精读细研
“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文章的结构它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他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精读细研
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1)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
(2)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精读细研
第三段中为什么曹刿仅就如何选择反击和追击的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对这次战斗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  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
精读细研
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曹刿形象
军事上: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远 谋”
分析人物
文章详略的安排对突出曹刿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灵,而不是百姓。

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分析人物
鲁庄公形象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鄙”,具体表现在】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取胜而不知胜。
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  
分析人物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他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他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鲁庄公不是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鲁庄公形象
分析人物
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

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分析人物

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齐鲁长勺之战


1、齐师伐我
2、公将战
4、曹刿入见
3、曹刿请见
5、曹刿论战前准备:战略——取信于民
6、曹刿指挥作战:战术
7、曹刿总结胜利原因

略写

一鼓作气
敌乱我追

详写
深入探究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
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深入探究

结合文中内容,总结一下鲁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1.战略因素: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2.战术因素: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深入探究
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来“记事”。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以此课文为例,说说《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特色。
写作特色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该文是《左传》中的名篇。
课堂小结

战前准备

请见原因

齐师伐我

政治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争经过
战后总结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
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战场指挥
(把握战机)

战术思想
(后发制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结构展示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想一想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