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 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2 19: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堂导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后唐后汉TEXT后周后梁依据材料思考什么是文明的标志? 材料一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等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建设和文字、文献的形成。城市建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只有两者同时出现,才能说明文明已经产生。
——陈明远《质疑四大文明古国》国家、文字、制度、建筑、阶级……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采集狩猎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礼记·礼运》一、人类文明的产生2.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左图壁画大约绘制于5000—6000 年前,反映农业和畜牧业刚刚产生时的情景。左上图的人们在放牧,左下图的人们在收割。一、人类文明的产生3.标志:城市、阶级、国家、文字 (1)城市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2)阶级剩余产品社会分化阶级产生3.标志:城市、阶级、国家、文字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3)国家部落战争阶级矛盾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出现国家产生3.标志:城市、阶级、国家、文字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4)文字 文字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因为,人们思想的传播、交流、积累都与文字记录相关。人类文字记录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俞鼎起 《智本论》字母文字3.标志:城市、阶级、国家、文字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文明的多元化尼 罗 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 河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世界上古代文明包括两河文明(古代巴比伦)、尼罗河文明(古代埃及)、印度河、恒河文明(古代印度)、黄河、长江文明(古代中国)和海洋文明的古代希腊。古代希腊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文明的多元化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距今数千年的人类最早的各大文明的发展情况,可以根据技术革新、地理环境和经济组织加以分析。虽然这些因素对了解过去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了解古代人本身――他们是如何看待生与死,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用处甚微、每一较重要的古代文明,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克里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还是黄河流域的文明,都有独特的人生观和实践其人生观的生活方式。古人的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通过艺术、哲学、文学和法律表现出来时,亦呈现了各自的实质和特色。
其中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因为诞生在大河流域,也称为大河文明。
——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 ①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造了乌尔城,开始向文明过渡开始向文明过渡。 ②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邦国家。 ③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1)概况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 (2)制度太阳神沙马什思考图案代表了什么含义?君权神授石柱的下方刻着法典原文,共282条,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放面,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 (3)文明体现 楔形文字是用小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刻写,线条一头粗一头细,形如楔子,因而得名。
泥版刻写以后要短期应用,就晒干,要长期保存就烧干。这些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称为泥版文书。
楔形文字在古代西亚广泛通行,成为当时一种独特的用于外交和贸易的文字。 ①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 (3)文明体现 ②文学:《吉尔伽美什》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尼尼微出土了12块泥板,上面用楔形文字记载了苏美尔的乌鲁克城半神半人的国王吉尔伽美什的经历。
在与洪水的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诺亚方舟的传说。同时苏美尔地区经常征战,苏美尔文明成为第一个使用战车和车轮的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 (3)文明体现③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观看“【历史地图】古代埃及”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古代埃及 (1)概况: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制度。 (2)政权: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古代埃及 (3)文明体现 古代埃及文明灿烂丰富,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尼罗河畔的纸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印度 (1)概况
①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在印度河流域,随着铁器的来临,恒河流域得到开发。 ②约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哈拉帕文化。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印度 ③约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摩亨佐·达罗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印度 ④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流域,并向恒河流域扩展。 ⑤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佛本生经》记载:一位修行的婆罗门因为饥饿,吃了贱民施舍的食物,终悔恨而死。为什么婆罗门会有这样的反应?种姓制度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印度(2)种姓制度贱 民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 首陀罗主管祭祀统治、保卫国家从事农业、畜牧业、
手工业、商业从事低贱的职业社会最低层,“不可接触者”统治阶层被统治阶层种姓制度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产生 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3)佛教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印度①《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4)文学、数学②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间)、中国(公元前2000年开始)、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并探讨巨大差异的两类文明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类型:大陆文明、海洋文明。
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等。【想一想】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代希腊(1)克里特岛——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3000年——2000年出现,约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王宫突遭毁灭,取而代之的是迈锡尼文明。前12世纪,从欧洲内陆来的多利亚人灭掉迈锡尼。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代希腊(2)城邦文明——雅典的民主制 ①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在这里发展起来。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依据材料思考,希腊城邦产生的原因?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把农村地区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地理环境【想一想】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代希腊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典范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雅典民主的主要政权机构 弊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小组合作探究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代希腊(3)灿烂的文明——文学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代希腊(4)灿烂的文明——史学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代希腊(5)灿烂的文明——哲学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 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 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 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黑格尔与梁启超是怎样论证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的,试结合本课知识找到影响的证据。 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类型,形成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
【想一想】 濒海居民(海洋民族)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 冒险的民族性格,发展工商业和民主制度如古代希腊人;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的民族性格,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形成专制制度,如四大农耕文明古国。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6.归纳早期文明的主要成就课堂小结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前提: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2.标志①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②国家的形成③文字的出现1.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2.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明3.东亚: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4.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5.东南欧:爱琴海的希腊文明大河文明(农耕)海洋文明多元
无关
分散的特点课堂小结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习近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的共同前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