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毕加索(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08-06-02 11:25:0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执教者:郑文行
《和平鸽》1950年世界和平大会的海报
毕加索
(1881年—1973年)
毕加索是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美术家之一。他1881年10月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自幼热爱美术,后在美术学院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他一生的美术创作极其丰富,早期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在现代西方美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毕加索的作品画法和风格在其一生中几经变化,研究者把他的创作大致分为: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
(1881年—1973年)
毕 加 索 作 品 欣 赏
蓝色时期代表作
毕 加 索 作 品 欣 赏
古典主义时期作品
毕 加 索 作 品 欣 赏
毕 加 索 作 品 欣 赏
雕 塑 作 品
石 版 画
《公牛》
《公牛》
毕 加 索 作 品 欣 赏
文字
《格尔尼卡》1937年
毕 加 索 作 品 欣 赏
意义
局部
立体主义作品
历史背景
2001年9月11日
在美国。。。。。。
9月11日两架飞机撞上美国世贸大楼
撞击后。。。
请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画,形式材料不限。
作 业 布 置
历史背景
1937年4月26 日发生了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终于以此事件为题,画了这一幅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
返回全景
立 体 主 义
把自然现象从造型上分成碎片,再把这些碎片镶嵌展现到自成一体的、画布上的、坚实的建筑形体里,从而勾画出一个从许多视角——上面、下面、正面、侧面——看到的空间所形成的机体,这便是立体主义这一新的语言的特征。
格尔尼卡
在灯泡的强烈光照下,马的头部因因痛苦而扭曲。它象征的是人民。
母亲仰天长嚎,怀中的小孩已经死去。
这头公牛是“残暴与邪恶”的象征。
《格尔尼卡》局部
返回全景
《格尔尼卡》意义与评价
画家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富有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返回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