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8年级第九章“压强”的第四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是力学知识在航空技术上的重要应用,属于科普性教学内容。知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内容突出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贯穿安全知识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所以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能力的一次总结,又是对学生观察现象、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进行合理解释等科学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检阅和培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接触过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事例,如火车站的“安全线”,但对此事例的原理并不了解,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兴趣浓厚,所以 “吹纸片”、“水冲小船”、“吹乒乓球”等活动的设置,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学生的求知欲很强。8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各种推理能力,但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合理、科学的解释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环境分析
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力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以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目的,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真实性,培养科学素质。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校班班通多媒体配置,再根据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各种推理能力的特点,将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的关系。
2、会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学会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尝试应用这些物理规律去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能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强化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的产生和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的升力及生活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风机、水槽、硬币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解读史料,激励猜想(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前苏联发生的一起“奇怪车难”和“奥林匹克”号轮船的灾难。请同学们大胆做出猜想? 教师提问:1、若火车静止,人还会扑向火车吗? 2、火车运动时,其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变大还是变小? 3、联系第三节大气压强所学知识,思考将人推向火车的“无形”力量是指什么? 4、人为什么要扑向火车而不是远离火车,是否与空气流速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了解史料,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听觉、视觉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的猜想提供依据。 通过四个问题的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
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 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根据老师的四个问题,学生合理的做出猜想。 究竟哪个猜想是正确的,真相只有一个,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2.自主合作,验证猜想(多媒体课件展示卡通实验方案)(1)一探究竟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老师准备的器材按照导学案的实验要求和说明进行实验。对组内人员分工并选择组内最成功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后请两个组选择最为成功的实验,重新演示,由发言人描述实验现象,并发表本组的看法。 温馨提示: 1. 你要讲那个实验?准备选择什么物品?2. 你将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流体的流速?3. 哪个部位的流速发生变化了?4. 通过什么现象显示出流体压强的变化?5. 此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记录表如下: 组长 操作员 记录员 发言人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填写位置,如“纸片中间”)流速大, (填写位置,如“纸片中间”)压强小,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现象 流速大的地方 压强小的地方 结论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成果,两名学生重新做演示,一名学生完成老师黑板上的表格,还有一名学生作为发言人,说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多媒体显示):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讲授什么是流体 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既然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那上述两个结论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 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问:现在你找到了上述两起案件中的真凶了吗?(2)联系实际,安全教育(多媒体显示):1、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人们在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让乘客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 2、航海规则规定:两艘轮船同向航行时,不能靠得太近。知识点2 飞机的升力师:前面同学们了解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人们的危害,那它是否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 师:(多媒体课件飞机出示图片)问: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呢?秘密在于机翼,你观察过机翼吗?它的截面图是什么形状呢?这样的形状真的可以起飞吗?【教师演示】:“自制机翼” 师:吹风机可以模拟起飞时,迎面而来的气流。 师问:机翼为什么能够起飞呢? 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升力。师引导学生理解飞机起飞的原因:飞机的机翼通常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机翼上下气流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飞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结果下方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上方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升力的原因。知识应用 赛车在高速运动时,有一种轻飘的感觉,为了创造一种使车子压向地面的力,以便“紧贴”地面安全运行,有些赛车在车尾装上尾翼(如甲图),即气流 偏导器,俗称“压风片”,以下四幅图最能体现压风片横截面积的是( B ) 师:赛车在高速运动时,有一种轻飘的感觉,为什么赛车会有轻飘的感觉? 引导学生观察车体,车体上凸下平,与机翼相同,会产生升力。 问:为使车压向地面安全行驶“压风片”的横截面积应该是? 学生思考并作出合理的猜想: 猜想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猜想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学生开始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现象,结论。 完成不同实验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实验,并介绍实验中观察到得现象及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以及针对上述两起案件的分析与联想等。 学生笔记并回答“凶手是流动的空气和水”。并能用“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结论来合理解释。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边听边思考。 学生观察自制机翼,得出:机翼是“上凸下平” 学生观察自制机翼起飞。 学生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观察,谈论分析并回答。 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符合一般的实验探究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利用卡通图片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让实验更规范。培养学生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会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锻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科普生活经验。 演示自制机翼起飞,让学生体会到“压强差”造成的后果,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通过多媒体“飞机的机翼”画面播放,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机翼的形状,为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避免常规教学中学生只听老师叙述,而无实际的观察经验等弊端。 让学生领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练习1. 如图所示,在水平的两根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会发现两只乒乓球( )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静止不动 D.向同一方向运动 2.如图所示,在一段输液管粗细不同的部位,分别插入两根相同的口服吸管(图中a、b处),用注满水的大注射器通过输液管向外注水(演示时整个装置内注满水).图中a、b处喷出水的高度不同,该现象说明( ) A. a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小 B. a处水的流速小、压强大 C. b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大D. b处水的流速小、压强小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回顾所学知识点内容。 第一小题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的知识点。第二小题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液体流速大,压强小的知识点。同时让他们再一次体会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游戏活动】比一比谁最能吹 ?器材:2个杯子、一个乒乓球 规则:将乒乓球从A杯移动到B杯,不能将杯子拿起,不能用手碰到乒乓球。 最后由获胜者解释利用的物理知识。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并举出自己所知道或了解到的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 学生进行游戏并解释。 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并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使能力的形成,能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学生游戏不仅让学生愉快的结束本课堂,同时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作业布置请尝试用本节课内容解释如下问题: (1)鸟在空中滑翔时,为什么不会坠落下来?(2)狂风吹过,瓦片为什么会被揭起? (3)“穿堂风”为什么能把关着的衣橱门扯开? (4)动手制作风筝,那么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利用课下对本节课内容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形成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增强安全意识。并把学习物理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升力的产生
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通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猜想:
流速大,压强小
流速大,压强大
表格: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流速大的位置 压强小的位置
PAGE / NUMPAGES